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声传琴瑟风生枕,影泻琅玕月满庭。
白凤飞来枝外宿,夜深点破一林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诗人通过对声、影、月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开篇“声传琴瑟风生枕”,表达了夜晚琴瑟之声随风飘送,似乎能在枕边回响,让人感到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安详。
接着“影泻琅玕月满庭”则是对明亮月光下影子的描绘。这里的“琅玕”指的是珍贵的玉石,形容夜晚的月色如同璀璨宝石般清澈明净。而“月满庭”则意味着整个庭院都被这柔和的月光所覆盖,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第三句“白凤飞来枝外宿”,诗人描写了一只白色的凤凰(可能是比喻或象征性的存在)在夜深时分飞来,在树枝之外安歇。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想象力,也暗示着栖凤亭的高洁和灵动。
最后一句“夜深点破一林青”,则是在强调夜色已浓,然而在月光的照耀下,一片树林却依然清晰可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可能隐含着诗人希望自己的精神世界如同这片树林一般,即便在黑暗中也能保持其独特和纯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清醒心灵状态的向往。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潘氏亭前饮一宵,酒酣对竹啸琼箫。
不知栖凤来多少,凤去人归竹寂寥。
竹也多年管风月,凤兮几夜宿云烟。
林间有客吹箫去,竹化成龙凤入天。
亭前绿密玉成丛,凤宿枝头烟雨空。
箫管一声人未寝,满林明月浸清风。
淡月笼苍松,清流蘸脩竹。
水深蟾不设,长伴道人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