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二十六首(其十)

闲闲十亩,看花如、菘韭吏如莺燕。

夕露朝霞,供采摘、买断绿愁红怨。

老树维驹,残葩炙肉,杂沓笙歌宴。

芳丛鹤盖,一年几度相见。

独有偃地虬松,孤樘傲骨,横卧如人倦。

剔藓扪苔,无醉墨、我向壁闲寻遍。

谱继扬州,种分京雊,也算河阳县。

城中万户,岂无高士庭院。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念奴娇》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中以“闲闲十亩”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农庄之中,十亩田地,四季更迭,花蔬并茂,仿佛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

“看花如、菘韭吏如莺燕”,以花比菜,以官吏比鸟雀,形象地描绘了农庄中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夕露朝霞,供采摘、买断绿愁红怨”,展现了农夫们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状态,他们不仅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节奏中劳作,更在收获与付出之间找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老树维驹,残葩炙肉,杂沓笙歌宴”,这一句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巧妙结合,老树下驹马悠闲,残花间香气四溢,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间烟火气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芳丛鹤盖,一年几度相见”,鹤盖比喻高大的树木,此处形容花丛中的树木高耸,一年之中,人们与这些美景相遇多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长久欣赏和珍惜之情。

“独有偃地虬松,孤樘傲骨,横卧如人倦”,虬松象征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即使孤独地横卧于地,也保持着傲骨的姿态,仿佛是对人生的一种隐喻,即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我,不屈不挠。

“剔藓扪苔,无醉墨、我向壁闲寻遍”,诗人独自漫步于自然之中,仔细观察每一处细节,无论是苔藓还是墙壁上的痕迹,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谱继扬州,种分京雊,也算河阳县”,这里提到了扬州、京雊等地的名园,以及河阳县的盛名,表达了对这些地方园林艺术的向往和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城中万户,岂无高士庭院”,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城市,提出疑问,即便在繁华的城市中,是否也能找到像农庄一样宁静高雅的生活空间,表达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普遍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品味,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十一)

离奇夭矫,借怪树、为门天然圭宝。

中有乔松,前代物、阅历几何人寿。

碧盖盘空,枯筋穴地,白雨苍皮溜。

树犹如此,主人门第应旧。

怎奈屋少楼台,地无丘壑,拳石差堪漱。

么鸟争含,红雨坠、万点朱樱如豆。

露井寻诗,平台啜茗,香染荀家袖。

斜阳归去,郁然回首深秀。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十二)

春明梦醒,便洒然、归去非同秦赘。

一幅轻帆,数声桨、预遣风姨回避。

场上鱼龙,盘中窭薮,变灭聊相戏。

生于忧患,古今大抵如是。

且去视膳堂边,凝妆楼侧,小拓灯龛地。

书捧双筇,宵伏案、强似吹箫吴市。

称体斑斓,等身图藉,佳日花前醉。

古人寂寞,也应梦我千里。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十三)

难教人听,是谈天、邹衍多言而赘。

昔作无心,云出岫、尝恐鹤羞猿避。

投笔非难,致身须蚤,始信前言戏。

五穷相守,行吟带索如是。

暂把眉上愁捐,鬓边尘浣,去觅藏名地。

吾爱吾庐,卿用法、不管谁门如市。

母是经师,妇为佳友,月伴先生醉。

举头良夜,惜君生不同里。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二十六首(其十四)

水精之域,现如来、一丈青莲花界。

嫩角簪裾,河朔饮、水枕风船俱在。

公子风标,丽人颜色,恰与仙郎对。

十分消受,世间残暑无奈。

转忆仆射陂前,绿杨千缕,浅瀫如罗带。

展放天机,云锦段、拥出红妆翠盖。

廿载飘蓬,更番触热,闭置车箱隘。

清凉如许,船唇著我差快。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