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大义集后

长夜漫漫发浩歌,生民涂炭果如何。

中兴车马修攘在,变雅君臣废缺多。

赤帜开明新日月,青毡恢拓旧山河。

誓崇忠义诛奸逆,田海虽迁志不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自题大义集后》由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其深沉的情感与宏大的历史视野令人动容。

首联“长夜漫漫发浩歌,生民涂炭果如何。”以“长夜”喻指国家的黑暗时期,诗人发出激昂的呼唤,对人民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关注和忧虑。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颔联“中兴车马修攘在,变雅君臣废缺多。”转而探讨国家复兴的可能性与现实中的挑战。通过“中兴”二字,诗人寄希望于国家能够重新崛起,但紧接着的“变雅君臣废缺多”则揭示了复兴之路的艰难,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与批判。

颈联“赤帜开明新日月,青毡恢拓旧山河。”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与变革的画面。诗人以“赤帜”象征新生与革命,预示着新的曙光即将来临;“青毡”则代表传统的延续与恢复,寓意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也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尾联“誓崇忠义诛奸逆,田海虽迁志不磨。”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与决心。他誓言坚守忠义之道,清除邪恶势力,即使面临迁徙流离的困境,心中的志向也不会消磨。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自我要求,也是对整个民族精神的呼唤,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担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命运、个人理想以及道德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郑思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郊行即事四首(其一)

一变太平业,民生若失巢。

乏牛耕瘠土,多马坏荒郊。

花圃半栽菜,谷田今长茅。

幡然欲深隐,远与世相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郊行即事四首(其二)

五年前事别,一说泪滂沱。

帝业虽迁鼎,人心未倒戈。

日光疑白昼,天影愧清波。

背立官塘路,风前慷慨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郊行即事四首(其三)

痴立若忘归,欲言还又讷。

时危恐戄多,国破繁华歇。

黄叶辱吴山,绿芜欺魏阙。

两峰流水声,偷哭汉宫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月]韵

郊行即事四首(其四)

云禁江城昼色阴,可怜寂寞读书身。

风霜虐命四五载,雨露润民三百春。

雁落愁声唯送泪,马驰怨迹岂成尘。

如今不独桐江上,新著羊裘又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