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即事四首(其三)

痴立若忘归,欲言还又讷。

时危恐戄多,国破繁华歇。

黄叶辱吴山,绿芜欺魏阙。

两峰流水声,偷哭汉宫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郊外行进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首句“痴立若忘归”描绘出诗人驻足不前、仿佛已忘记归途的神情,流露出一种深深的迷惘与不舍。接着,“欲言还又讷”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想表达却又难以启齿,可能是因为思绪万千,难以言表。

“时危恐戄多”一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苦,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国破繁华歇”则直接表达了对国家衰败、昔日繁华不再的哀叹,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黄叶辱吴山,绿芜欺魏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观赋予了情感色彩。黄叶在吴山之上显得格外凄凉,似乎是对山的侮辱;绿芜在魏阙之下肆意蔓延,仿佛在欺凌着曾经的辉煌。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衰落、山河破碎的痛心之情。

最后,“两峰流水声,偷哭汉宫月”以静谧的山水景象为背景,通过流水声和月光下的哭泣,营造了一种悲凉而幽静的氛围。这里的“偷哭”,既是对汉宫月色的细腻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无声哀悼。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郊行即事四首(其四)

云禁江城昼色阴,可怜寂寞读书身。

风霜虐命四五载,雨露润民三百春。

雁落愁声唯送泪,马驰怨迹岂成尘。

如今不独桐江上,新著羊裘又一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观颜鲁公帖

吾拜鲁公帖,凛然气如生。

终身大唐臣,千载名峥嵘。

愧彼今之人,兽心蠹天经。

形式: 古风

苦怀六首(其一)

我行荒野间,风埃苦浩浩。

嗟汝后生者,惟恐不见老。

世事如霜木,颜色尽枯槁。

愁来不即死,反为命所恼。

今人真小儿,语话尚痴倒。

不辨亲与仇,得食即为好。

焉知父母心,茹痛伤怀抱。

难报三春晖,满地皆芳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苦怀六首(其二)

滔滔流波澜,百川俱颓靡。

竞羡吕望贵,独欠伯夷死。

小恩尚思报,大义反忘耻。

国家三百年,果何负于尔。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