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有感

悲闻江上雁声残,袖掩双眸泪暗弹。

霜信未经先折翼,不曾入耳已心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以“闻雁有感”为题,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徐搢珊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听到江上雁声时的哀伤情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共鸣。

首句“悲闻江上雁声残”,开篇即点明了主题——雁声的哀伤。雁,作为候鸟,其南迁北徙的季节性迁徙,往往与人的离别、思乡之情相联系。此处的“残”字,不仅指雁声的衰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愁。诗人仿佛能感受到雁群在长途迁徙中的疲惫与无助,这种共鸣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次句“袖掩双眸泪暗弹”,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雁声时的反应。他用手遮住双眼,泪水却无声地滑落。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以及对雁声所引发的悲伤难以抑制。袖掩双眸的动作,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对情感的释放,体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后两句“霜信未经先折翼,不曾入耳已心酸”,则将情感的表达推向了更深层次。诗人并未直接描述雁群遭遇的具体困难,而是通过“折翼”和“心酸”这两个词,巧妙地传达出雁群可能面临的挑战与痛苦。这里的“霜信”可能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预示着雁群将面临更加艰难的旅程。然而,即便如此,雁群依然勇敢地飞翔,这背后蕴含的是对生命的坚韧与对未来的希望。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困境中仍保持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佩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在哀而不伤的氛围中,传递出对生命坚韧与希望的颂扬,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境遇与内心情感的共鸣与思考。

收录诗词(165)

徐搢珊(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君山望江

芙蓉城北君山隈,长江东下何喧豗。

金沙淘尽太古雪,岷涛万里从西来。

我登绝顶尚残醉,眼前惶惑不可记。

远送斜阳起暮寒,触拨苍茫万古意。

因记当年楚相老,而今冢上空秋草。

珠履三千安在哉,满山叶落西风扫。

十二银山春复秋,风光仍似旧时好。

松风亭上促膝观,欲仿枚笔只汍澜。

形式: 古风

偶成

终年劳碌在书房,半课生徒半自当。

自笑不如梁上燕,营巢惟有一春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丙戌岁朝立春

百年难遇岁朝春,谚语相传亦有因。

岁序适当推丙戌,斗杓正喜建庚寅。

数声爆竹摧冰箸,万树梅花聘玉尘。

九十韶光今日始,赏心乐事许相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汇香堂

省识韩园在暨东,汇香堂畔问春风。

数株老树横斜影,几曲回廊宛转通。

未必神游香雪径,却疑身入蕊珠宫。

关心欲讯前朝事,野鸟争鸣夕照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