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大石

秾李夭桃,是旧日潘郎,亲试春艳。

自别河阳,长负露房烟脸。

憔悴鬓点吴霜,念想梦魂飞乱。叹画阑玉砌都换。

才始有缘重见。夜深偷展香罗荐。

暗窗前、醉眠葱茜。浮花浪蕊都相识,谁更曾抬眼。

休问旧色旧香,但认取、芳心一点。

又片时一阵,风雨恶,吹分散。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翻译

繁花似锦的李树和桃花,曾是往日的潘郎亲手欣赏的春色。
自从离开河阳,长久以来未能再见那如烟如露的花朵。
两鬓已添上了吴地的白霜,思念之情让梦境纷乱。感叹栏杆和玉石台阶都已更换。
好不容易才有机会再次相见。深夜悄悄打开香罗被褥。
在昏暗的窗户前,沉醉于翠绿的香气中入睡。那些浮华的花朵都曾相识,却无人再抬头凝望。
无需再问它们过去的颜色和香气,只需记住那一颗芳心。
片刻间,狂风骤雨又将它们吹散。

注释

秾李夭桃:形容繁花似锦的李树和桃花。
潘郎:古代对美男子的称呼,此处指赏花之人。
河阳:古地名,代指女子离开的地方。
露房烟脸:形容花朵娇嫩如烟雾中的面庞。
吴霜:比喻白发,这里指年老。
画阑玉砌:精美的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昔日的美好环境。
香罗荐:香软的床铺或被褥。
葱茜:绿色植物,这里形容香气浓郁。
浮花浪蕊:比喻轻浮的花朵。
芳心:女子的心意或情感。
片时一阵:片刻之间,一阵子。
风雨恶:恶劣的天气。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光中凋零的花朵与旧日情怀交织的画面。"秾李夭桃"象征着昔日的美好,而"潘郎"则借指诗人自己,他曾亲自欣赏过这些花朵的娇艳。然而,自从离开河阳后,诗人长久未能再见它们,心中满是遗憾和思念,连梦中也常常被这种情绪所扰。

词中提到的"露房烟脸"可能是指花朵在露水和烟雾中的朦胧美态,而"憔悴鬓点吴霜"则暗示了诗人自身的衰老和时光的流逝。他感叹眼前的景物已非昔比,只有在深夜独自展开香罗,沉醉于葱翠的香气中,才能再次与心中的记忆相逢。

诗人感慨万千,即使面对眼前繁花,却无人能再如旧时般欣赏。他强调,尽管花朵的色彩和香味都熟悉,但真正重要的是那颗芳心,它代表了曾经的情感。最后,词以风雨将花朵吹散为结,寓意着美好事物的易逝和人生的无常。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琴调相思引

生碧香罗粉兰香。冷绡缄泪倩谁将。

故人何在,烟水隔潇湘。

花落燕□春欲老,絮吹思浪日偏长。

一些儿事,何处不思量。

形式: 词牌: 相思引

看花回(其一)越调

秀色芳容明眸,就中奇绝。

细看艳波欲溜,最可惜微重,红绡轻帖。

匀朱傅粉,几为严妆时涴睫。

因个甚、底死嗔人,半饷斜眄费贴燮。

斗帐里、浓欢意惬。带困眼、似开微合。

曾倚高楼望远,似指笑频瞤,知他谁说。

那日分飞,泪雨纵横光映颊。

揾香罗,恐揉损,与他衫袖裛。

形式: 词牌: 看花回

看花回(其二)

蕙风初散轻暖,霁景微澄洁。

秀蕊乍开乍敛,带雨态烟痕,春思纡结。

危弦弄响,来去惊人莺语滑。

无赖处,丽日楼台,乱纷歧路思奇绝。

何计解,黏花系月。叹冷落、顿辜佳节。

犹有当时气味,挂一缕相思,不断如发。

云飞帝国,人在天边心暗折。

语东风,共流转,谩作匆匆别。

形式: 词牌: 看花回

秋蕊香.双调

乳鸭池塘水暖。风紧柳花迎面。午妆粉指印窗眼。

曲里长眉翠浅。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

宝钗落枕春梦远。帘影参差满院。

形式: 词牌: 秋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