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回(其二)

蕙风初散轻暖,霁景微澄洁。

秀蕊乍开乍敛,带雨态烟痕,春思纡结。

危弦弄响,来去惊人莺语滑。

无赖处,丽日楼台,乱纷歧路思奇绝。

何计解,黏花系月。叹冷落、顿辜佳节。

犹有当时气味,挂一缕相思,不断如发。

云飞帝国,人在天边心暗折。

语东风,共流转,谩作匆匆别。

形式: 词牌: 看花回

翻译

和煦的春风吹过,带来微微的温暖,雨后景色清新明亮。
花朵初绽又收敛,带着雨滴的痕迹和烟雾般的朦胧,引发了深深的春日思绪。
琴弦颤动,像黄莺的歌声般婉转,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令人惊奇。
无可奈何,明媚阳光下的楼阁与错综复杂的道路,引发出奇异的离愁别绪。
如何能解开这花月纠缠?感叹节日的冷清,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仍有那时的气息留存,如同一缕缕相思,绵长如发。
云朵飘荡在广阔的天空下,人虽远在天涯,心却因思念而痛苦。
向东风诉说,共享流转的季节,却只能匆忙告别。

注释

蕙风:和煦的春风。
霁景:雨后的晴朗景色。
秀蕊:美丽的花朵。
纡结:纠结,缠绕。
危弦:高音的琴弦。
莺语:黄莺的鸣叫声。
丽日:明媚的阳光。
黏花系月:形容花月间的牵绊。
冷落:冷清。
心暗折:内心深处的痛苦。
语东风:对春风倾诉。
谩作:徒然,空自。

鉴赏

这首宋词《看花回·其二》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境展现了词人对春景的深深感慨。起句“蕙风初散轻暖,霁景微澄洁”描绘了春风吹过,带着微微暖意,雨后天空清澈如洗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清新宁静的基调。

接下来,“秀蕊乍开乍敛,带雨态烟痕,春思纡结”通过写花朵在雨中时开时合,带出诗人内心缠绵悱恻的春愁。“危弦弄响,来去惊人莺语滑”以鸟鸣声比喻琴弦的悠扬,暗示时光流转,引发对往昔的怀念。

“无赖处,丽日楼台,乱纷歧路思奇绝”表达了词人在明媚阳光下,面对楼台与道路的交错,思绪纷繁,感叹无法排解。“何计解,黏花系月”进一步深化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月光下花影的眷恋。

“叹冷落、顿辜佳节”流露出词人对节日的孤寂感受,而“犹有当时气味,挂一缕相思,不断如发”则以香气和相思之线,形象地表达了对过去的记忆和情感的持久。

最后,“云飞帝国,人在天边心暗折”寓言式地表达了词人与所爱之人相隔遥远,内心痛苦不堪。词人向东风倾诉,希望情感能随风流转,却只能徒然感叹“谩作匆匆别”,留下深深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将春天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词人的才情与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秋蕊香.双调

乳鸭池塘水暖。风紧柳花迎面。午妆粉指印窗眼。

曲里长眉翠浅。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

宝钗落枕春梦远。帘影参差满院。

形式: 词牌: 秋蕊香

绕佛阁.大石旅情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

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

闲步露草,偏爱幽远。

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

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

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

两眉愁、向谁舒展。

形式: 词牌: 绕佛阁

荔枝香近/荔枝香(其二)歇指

夜来寒侵酒席,露微泫。

舄履初会,香泽方熏,无端暗雨催人,但怪灯偏帘卷。

回顾,始觉惊鸿去云远。大都世间,最苦唯聚散。

到得春残,看即是、开离宴。

细思别后,柳眼花须更谁剪。此怀何处消遣。

形式: 词牌: 荔枝香

荔枝香近/荔枝香(其一)歇指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

尽日测测轻寒,帘底吹香雾。

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

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形式: 词牌: 荔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