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官属往江上观淘江

郊原渐看荠麦繁,尘沙远著榆柳昏。

花光照眼暖自醉,江声入耳清不烦。

县官作堨相地利,邦人防城酾水源。

我将载酒劳掾史,酌言酬之两山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田野渐渐显出荠菜和麦子的茂盛,远处的尘土和沙粒使榆树柳树显得昏暗。
阳光照耀,眼前一片明亮,暖意让人陶醉,江水的声音悦耳,清脆而不使人厌烦。
县官根据地形规划水利设施,百姓准备防御工事,疏导水源。
我打算带着美酒去慰劳官员和下属,斟满酒杯,以两座山峰为见证来酬谢他们。

注释

郊原:乡村野外。
荠麦:荠菜和小麦。
尘沙:灰尘和沙粒。
榆柳:榆树和柳树。
光照眼:阳光耀眼。
暖自醉:暖意使人陶醉。
江声:江水声。
清不烦:清脆不烦扰。
作堨:规划水利设施。
相地利:根据地形。
防城:防御城墙。
酾水源:疏导水源。
载酒:携带美酒。
劳掾史:慰劳官员和下属。
两山尊:两座山峰象征的酒杯。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春天郊外的景象,诗人晁公溯在与官属一同前往江边观看淘江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间烟火。首句“郊原渐看荠麦繁”,写出了春天到来,田野里荠菜和麦苗茂盛的景象,透露出生机盎然的气息。次句“尘沙远著榆柳昏”,则描绘了远处尘土飞扬,榆柳朦胧的景色,暗含春日风沙略显荒凉。

第三句“花光照眼暖自醉”,通过“花光”和“暖”字,传达出阳光照耀下的花朵鲜艳夺目,令人心情愉悦,仿佛被美景陶醉。第四句“江声入耳清不烦”,江水的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心境宁静,没有丝毫烦恼。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官员们为地方水利所做的努力,“县官作堨相地利”,他们根据地理条件修筑堤坝,合理利用水资源。“邦人防城酾水源”,乡民们也在积极备战,疏导水源以保护城市。这些场景体现了官员们的勤政爱民。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我将载酒劳掾史”,他计划带着美酒去慰劳那些官吏,以酒为媒介,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酌言酬之两山尊”,以两座山峰般的酒杯,寓意深厚,象征着诗人对官属们付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田园风光和官员们的务实精神,展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赞美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注。

收录诗词(449)

晁公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鲜于茶干

吾犹蠹书鱼,岂能味斯文。

但以性所嗜,颇与黄卷亲。

喜闻天下言,孝章有大名。

苟得从其游,亦足慰此生。

向来昌黎翁,始获拜北平。

停鸾与峙鹄,未见心已倾。

朅来涪江上,适遇君远行。

我穷天所怜,特使见异人。

令闻金石奏,暂破蟋蟀声。

相逢已定交,遽别宁忘情。

谪仙不可见,空望江东云。

形式: 古风

乡人欲开旧江相勉以诗

乡人填然来,亦有双眉厖。

欢言我东堤,夏潦所桩撞。

旧时水流处,沙砾可手扛。

请开百步洪,障以千石矼。

不令近城郭,庶即回涛泷。

坐闻南堰民,籍籍口语咙。

深忧堰或坏,他日病此邦。

二论坚相持,谁者肯屈降。

老夫莫能决,君其问语江。

形式: 古风

于陵仲子

于陵有仲子,筑室自躬耕。

辟纑以为食,不肯从其兄。

而况区中士,欲与并飞缨。

高节固可嘉,由来无复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子云

子云世所贱,既死名乃传。

至今读其书,共言以为贤。

必待成丘垄,何如用当年。

贵耳不重目,斯人真可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