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春

荒村渺渺不知春,三见篱边物态新。

渐习鱼虾解蛮语,自疑元是魏塘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荒凉的村庄远远望去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
我在这里已经见过三次,篱笆边的景象每次都焕然一新。

注释

荒村:偏远、荒芜的村庄。
渺渺:形容荒凉、空旷。
不知春:感受不到春天的到来。
三见:经历三次。
篱边:篱笆旁边,指田野或乡村的边缘。
物态新:景象更新鲜。
渐习:逐渐习惯。
鱼虾:泛指水中的生物。
解:理解。
蛮语:这里可能指乡村方言或非主流的语言。
自疑:自我怀疑。
元是:原来就是。
魏塘人:可能指某个地方的人,魏塘是一个地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和对自然万物的深刻观察。开篇“荒村渺渺不知春”,营造出一种偏远村落中淡漠季节变化的氛围,表达了时间流逝的缓慢与平静。

紧接着,“三见篱边物态新”则展现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迁的敏锐感知。篱边,往往是观察自然的窗口,而“三见”暗示了不仅一次偶然的发现,而是经常性的关注和深入的洞察。每次看到篱边,都有新的景象呈现,这种变化丰富多彩,显示出诗人对生命万物更新迭代的赞美。

第三句“渐习鱼虾解蛮语”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情形。这里的“渐习”,意味着诗人的生活和自然已经高度协调,他似乎能理解甚至模仿水中生物的声音,这种想象力极强的表达,传递出一种超越日常感官的深层沟通。

最后,“自疑元是魏塘人”则是一种幽默而又哲理的自我反思。诗人似乎在质疑自己的身份,是不是曾经就是生活在这片水域附近的人。这不仅体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也隐含着对生命宿命和轮回的一种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日常观察,展现了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和存在本质的深刻省思。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秋晚游谦上人庵四首(其四)

溪流触石转轻雷,境静身閒万虑灰。

西崦远寺青烟外,时听钟声度壑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秋晚游谦上人庵四首(其三)

霜落秋山枫树红,茅檐直面列诸峰。

上人竟日观心坐,粥饭遥凭别寺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秋晚游谦上人庵四首(其二)

两岸乔松上冷烟,诛茅远在乱峰前。

居人不识新庵路,欲入山门寻细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秋晚游谦上人庵四首(其一)

嶷嶷群峰当户立,泠泠绝涧出山长。

虚寮竟日无馀事,默坐时闻柏子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