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义学联

地称齐鲁遗风,向四览寻源,略仿古时州有序;

我劝师儒设教,视三年敬业,要求初学德之门。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描绘了琅琊义学的教育理念与环境。上联“地称齐鲁遗风,向四览寻源,略仿古时州有序”中,“地称齐鲁遗风”点明了琅琊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源自于古代的齐鲁之地,这里的“齐鲁”指的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以儒家文化著称。“向四览寻源”则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探索和学习,强调了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略仿古时州有序”,则是说在教育过程中,会借鉴古代州县的组织形式,保持一定的秩序和规范,以传承和发扬儒家的教育传统。

下联“我劝师儒设教,视三年敬业,要求初学德之门”则直接阐述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首先,“我劝师儒设教”表明了作者对教师和儒家学者的尊重与期待,希望他们能设立正确的教育方针。“视三年敬业”,意味着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投入三年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精心培育。“要求初学德之门”,则强调了道德教育是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品德观念,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整体而言,这副对联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突出了教育中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56)

李彦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同义学联

合十九司徭峒人民,至今已同轨同伦,新学顿殊椎结俗;

通一万里象胥文字,到处有佩觿佩韘,边城能识谕蒙书。

形式: 对联

上林县劝农亭联

地利极膏腴,十万山近绕澄江,今年喜雨足田肥,人和岁稔;

边情须体察,三百里亲来行县,到处得兴农课士,问俗观风。

形式: 对联

宾州劝农亭联

万二千家为乡,看水田再熟,洫路交流,到处争留吾所憩;

三百六旬成岁,忆春晚观风,秋晴喜雨,连年频与尔相亲。

形式: 对联

啸轩联

江海宿缘深,片石犹留古吴郡;

轩楹遗址拓,瓣香长溯旧苏斋。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