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林弼的《过盘陀岭》描绘了诗人行经盘陀岭的独特景象。首句“盘陀岭上几盘陀”以叠词“盘陀”形象地展示了山路的曲折蜿蜒,给人以险峻之感。接着,“茅竹萧萧雨乍过”描绘了雨后山间的清新气息,竹叶沙沙作响,暗示着环境的宁静与湿润。
“水暖游鱼奔绝涧”写出了雨后的生动画面,涧水因温度上升而吸引游鱼,它们活跃地穿梭其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草香驯鹿食阳坡”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生态,草香四溢,驯鹿在阳光照耀的山坡上觅食,和谐共生。
“怪山当面疑迷路”描绘了山势奇特,令人产生迷失方向的感觉,增加了旅途的神秘感。“啼鸟迎人却和歌”则以鸟儿的鸣叫作为回应,仿佛在欢迎旅人的到来,又像是在歌唱,增添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最后两句“总为世途多险恶,太行蜀道复如何”,诗人由眼前景联想到世事艰难,将眼前的盘陀岭与历史上的太行、蜀道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人生旅途充满艰险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未知前路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盘陀岭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