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往八首(其六)

几投珥笔几雕戈,屈指沧桑意若何!

金狄岂愁王气尽,铜焦谁说死声多?

五千甲盾收余烬,百二山河挽逝波。

天梦到今疑未醒,沈吟转忆「采薇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追往八首(其六)》,诗人以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时局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志向的执着。

首句“几投珥笔几雕戈”,通过“投笔从戎”的典故,暗示了诗人从文人身份转向军事斗争的决心,展现了他为国捐躯的豪情。“屈指沧桑意若何”则直接表达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深深感慨,流露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接下来两句“金狄岂愁王气尽,铜焦谁说死声多”,借用了“金狄”和“铜焦”这两个象征性的词语,寓意外敌入侵和国家危难,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可能终结明朝气运的质疑,以及对民众抵抗力量的肯定。

“五千甲盾收余烬,百二山河挽逝波”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斗画面,即使面对残局,诗人仍寄希望于人民的力量能够挽回败局,保护河山。

最后两句“天梦到今疑未醒,沈吟转忆‘采薇歌’”,诗人感叹自己的理想或许还未实现,仍在梦中追寻,而“采薇歌”暗指古代隐士的归隐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张煌言作为明末遗民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收录诗词(504)

张煌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字:玄著
  • 号:苍水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620—1664年

相关古诗词

追往八首(其七)

曾挂星槎沧海东,冠裳涕泪捧重瞳。

禹余风物成离黍,越绝功名类转蓬。

早岁频书惟羽檄,经年徒读是「檀弓!

」无家况复鹃啼急,肠断江花烂漫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追往八首(其八)

危峰斜日照疏墩,往事苍凉那可论!

司马名因方外贵,卧龙才合世间尊。

一时市道看梁苑,千古交情问翟门。

高踞绳床还睥睨,几回海沸与山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登湄洲谒天妃宫

苍茫一曲带烟霞,闻说飞仙此驻家。

石髓沁香流乳酪,云根滃雾想铅华。

楼前缥缈凌波袜,槛外参差贯月槎。

湘女雒妃多往迹,曾无精爽遍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赋赠琴师

入夏园林长新绿,小庭疏雨黄梅熟。

主宾杂坐觞数巡,清言玄论驱烦燠。

座中有客伯牙俦,起抚瑶琴弄寒玉。

初弹秋意满潇湘,再弹忽唱阳关曲;

挥弦捩轸转繁音,往鹤来云节更促。

我闻三湘烟景自苍凉,泪痕斑斑犹在竹;

得君谱入龙门桐,无数离情纷相触。

况复骊歌纤指间,羁人听之泪盈掬。

愿君翻作洞庭声,莫怨孤鸿与寡鹄!

君不见少文动操响众山,又不见中散绝唱广陵寒?

寥寥同调千载难,今遇知音为一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