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枯林铁如意歌

君不是金谷园中石季伦,明珠买妾长安春。

锦丝帏障轻一世,珊瑚高株碎如尘。

又不是黄鹤楼边王处仲,万骑上流纵驰鞚。

狂酾千石发浩歌,唾壶敲碎天为动。

君是天台丞相之嫡孙,胸中八九吞昆崙。

少年宝玦落荆棘,再拜禅林依世尊。

手持铁如意,笑傲典午二豪之富贵。

良工精发生碧花,古制蝉螭隐元气。

木杯不用轻大江,蛟鲸辟易冯夷僵。

蓟门骏马疾秋鹘,飞箭穿髀心如忘。

谈经说史似支遁,四座公卿逊高论。

古来豪杰多窜托,槁面布衫尘土混。

画兰千纸生秋风,赋诗万卷老愈工。

承平智策无所用,落魄行遍江湖中。

嗟哉尔之如意兮,不愿为大梁游侠之袖椎。

宁落为许行耕野之锄犁,宝光发匣闾里怪。

珍重深藏莫轻卖,君不见干将莫邪困丰城。

化为两龙飞去延平津,利器不识空有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释枯林铁如意歌》由元代诗人刘诜所作,通过描绘铁如意这一物象,展现了其非凡的寓意与象征意义。诗中以铁如意为线索,串联起对不同历史人物的想象与评价,从金谷园中的石季伦到黄鹤楼边的王处仲,再到天台丞相之嫡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赋予铁如意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中提到的“君”并非具体某人,而是泛指那些具有超凡才华和独特个性的历史人物,他们或因时局变迁而被迫隐匿,或因个人追求而游离于世俗之外。诗人通过赞美铁如意的珍贵与独特,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无奈与挣扎。

“手持铁如意,笑傲典午二豪之富贵”,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人物面对权贵时的洒脱与自信,不为世俗所累,保持独立的人格与精神追求。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赞扬了铁如意的物质价值,更强调了其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坚持自我、追求真理与自由。

最后,“利器不识空有神”一句,既是对铁如意本身的总结,也是对那些拥有卓越才能但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历史人物的感慨。这不仅是对铁如意的赞美,更是对人才在特定时代背景下遭遇的困境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铁如意的赞美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理解,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刘诜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空间,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美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性、社会与时代的复杂关系。

收录诗词(327)

刘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字:桂翁
  • 号:桂隐
  • 籍贯:吉安庐陵
  • 生卒年:1268—1350

相关古诗词

庚午岁七月自城中归吉文故乡南岭谷平庐陵印山凡故旧多招饮者饮后辄援笔赋诗五七言律外得歌行九篇聊书以遣怀云尔(其一)望城冈

杨侯醉饮私酒门,今日秋风卷行迹。

不知更后数十载,何人知我曾登陟。

忆昔老人携我行,红颜照路双髫青。

蹉跎忽亦如此老,还望层城坐衰草。

衰草秋萧萧,官亭路遥遥。

后有芙蓉亘古之岧峣,前度三江阅人之石桥。

百代百代高鸟飘,一村一村自渔樵。

形式: 古风

庚午岁七月自城中归吉文故乡南岭谷平庐陵印山凡故旧多招饮者饮后辄援笔赋诗五七言律外得歌行九篇聊书以遣怀云尔(其二)饮南山故居

幡竿东峙彭家寨,鹿角南绕刘家村。

彭家旗槊落草莽,刘家衣冠遗子孙。

百年风土又一变,丛林化壑池成堑。

山亭杨柳驿马坊,官道豫章北商店。

哲人令族困屠沽,疃夫互郎高门闾。

故家兄弟日益少,惟有老夫长眉须。

少狂几何忽衰懒,欢乐无多饱忧患。

天寒木落砧乍急,日暮门空客初散。

馀年定有几还乡,倚杖秋风看飞雁。

形式: 古风

庚午岁七月自城中归吉文故乡南岭谷平庐陵印山凡故旧多招饮者饮后辄援笔赋诗五七言律外得歌行九篇聊书以遣怀云尔(其三)饮谷平李氏

粟黄黍短沙连浦,白发涉江寻故路。

伍家渡头篁荻秋,柳侯庙前烟火暮。

昔时冠盖风雨凋,舅家乔木凉萧萧。

微吟西州泪自堕,欲访黄垆谁可招?

社墟左转增闾室,两街坐贾如郛邑。

杀牛压酿百货交,道逢少年不相揖。

尚馀八十病姻兄,罗羞馔客空罍瓶。

夜深山月窥前庭,童稚熟睡二老醒。

谈旧未了荒鸡鸣。

形式: 古风

庚午岁七月自城中归吉文故乡南岭谷平庐陵印山凡故旧多招饮者饮后辄援笔赋诗五七言律外得歌行九篇聊书以遣怀云尔(其四)饮印山田舍

少年曾客金竹峰,壮岁移住城之中。

城中金竹几来往,赢得白发成衰翁。

居人兴亡秋叶换,巧黠四方拙闾闬。

天公颠倒作奇观,举世区区事筹算。

我友秀川罗文学,白头胸著天禄阁。

我友龙湖李隐君,秋风落笔吹行云。

干将白虹发原草,蚩尤夜堕玄武老。

谈王著经卿与轲,感时屈宋能高歌。

古今坎壈称数子,数子之外应更多。

山中秋高月如斗,醉呼老农同举酒。

同举酒,满瓦船。

便令馀生满百年,饮酒之日万五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