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二首(其一)

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

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

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昔日汉宫回荡着伯鸾的歌声,那些往事英雄们又能如何呢。
只看见宫殿的屋檐上金杯闪烁,谁能想到如今铜驼倒卧在荆棘丛中。
神仙已不再眷顾秋天的过客,富贵之人只能空自悲叹春梦如幻。
走过卢沟桥后回首望去,往日繁华的京城常有五色祥云缭绕。

注释

汉宫:古代中国的皇宫。
伯鸾歌:指著名音乐家伯牙的琴声,这里借代美好的宫廷乐章。
觚棱:宫殿屋檐的边缘。
金爵:泛指贵重的酒器,象征皇权和富贵。
荆棘:比喻困难或逆境。
铜驼:古代洛阳的象征物,这里借指曾经的繁华。
秋风客:秋天的旅人,寓意时光流逝的过客。
春梦婆:形容富贵者沉迷于梦境,无法把握现实。
卢沟:北京的卢沟桥。
凤城:对京城的美称,这里指长安或北京。
五云多:形容京城祥云缭绕,象征吉祥和繁荣。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出都二首(其一)》,描绘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的感慨。首句“汉宫曾动伯鸾歌”借汉宫的历史繁华,暗示昔日英雄的辉煌,然而“事去英雄可奈何”,表达了对人事消逝、英雄不再的无奈之情。接下来,“但见觚棱上金爵,岂知荆棘卧铜驼”运用典故,金爵象征权势,荆棘与铜驼则象征荒凉,对比鲜明,揭示了宫殿的今昔之变,暗示了国家的衰败。

“神仙不到秋风客,富贵空悲春梦婆”进一步深化主题,秋风客比喻漂泊无依之人,富贵者也只剩春梦般的回忆,流露出对世事如梦的哀叹。最后,“行过卢沟重回首,凤城平日五云多”以卢沟桥和京城长安的景象作结,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往,只有凤城(京城)上空昔日的祥云依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遗迹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樊顺之

弓刀十驿岳莲州,渭水秦山得意秋。

王粲从军正年少,庾郎入幕更风流。

寒乡况味真鸡肋,清镜功名属虎头。

寄谢溪风亭上月,老夫乘兴欲西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刘继先

清霜茅屋耿无眠,坐忆分携一慨然。

楚客登临动归兴,谢公哀乐感中年。

凄凉古驿人烟外,迤逦荒山雪意边。

千树春风水杨柳,待君同系晋溪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天门引

秦王宫中不得近,从破衡成欲谁信。

白头游客困咸阳,憔悴黄金百斤尽。

海中仙人黄鹤举,大笑人间争腐鼠。

丈夫何意作苏秦,六印才堪警儿女。

古来多为虚名老,不见阿房净如扫。

千年虎豹守天门,一日牛羊卧秋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