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即事三首(其一)

痴号多于顾恺之,更无馀事可从知。

酒坊吏到常先见,鹤料符来每探支。

凉后每谋清月社,晚来专赴白莲期。

共君无事堪相贺,又到金齑玉鲙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痴迷的程度超过顾恺之,再也没有其他事情能让我了解。
酿酒官到来时我总能预先察觉,领取鹤饲料的凭证我也常常去查看。
天气转凉后,我常策划清月聚会,夜晚则专门前往欣赏白莲花。
与你无事可做,实在值得庆贺,因为又到了品尝金齑玉鲙的好时节。

注释

痴:极度迷恋。
顾恺之:东晋画家,以才情出众著称。
馀事:闲暇之事。
可从知:能了解的。
酒坊吏:负责酒坊的官员。
鹤料符:喂养鹤的官方凭证。
探支:提前领取。
清月社:月下聚会。
白莲期:观赏白莲花的时节。
金齑玉鲙:精致的菜肴,形容美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开篇“痴号多于顾恺之”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淡然态度,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而“更无馀事可从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专注与自足。

接下来的“酒坊吏到常先见”和“鹤料符来每探支”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享受,既有对日常工作的了解,也有对自然之物(如鹤)的关注。这里的“常先见”与“每探支”表明了一种习以为常且乐此不疲的情态。

“凉后每谋清月社”则描绘了诗人在凉爽之后,会规划或参与一些与清月相关的集会,这里的“清月社”可能是指一种以赏月为主题的社团活动。而“晚来专赴白莲期”则显示出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期待。

最后,“共君无事堪相贺,又到金齑玉鲙时”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共同生活状态,既无大事,也不追求奢华(“金齑玉鲙时”),而是享受一种平淡且宁静的日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自然美景以及与朋友间简单交往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物欲、回归自然和精神自足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新秋即事三首(其二)

堪笑高阳病酒徒,幅巾潇洒在东吴。

秋期净扫云根瘦,山信回缄乳管粗。

白月半窗抄朮序,清泉一器授芝图。

乞求待得西风起,尽挽烟帆入太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新秋即事三首(其三)

露槿风杉满曲除,高秋无事似云庐。

醉多已任家人厌,病久还甘吏道疏。

青桂巾箱时寄药,白纶卧具半抛书。

君卿唇舌非吾事,且向江南问鳆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暇日独处寄鲁望

幽慵不觉耗年光,犀柄金徽乱一床。

野客共为赊酒计,家人同作借书忙。

园蔬预遣分僧料,廪粟先教算鹤粮。

无限高情好风月,不妨犹得事吾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褚家林亭

广亭遥对旧娃宫,竹岛萝溪委曲通。

茂苑楼台低槛外,太湖鱼鸟彻池中。

萧疏桂影移茶具,狼籍蘋花上钓筒。

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对清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