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发落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

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

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

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

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

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

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

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早晨感叹头发掉落,傍晚也感叹头发掉落。
头发掉光确实值得叹息,但掉光后也有好处。
不必再为洗头而劳累,也不用烦恼梳理的问题。
尤其适合炎热潮湿的天气,头部轻松无需束发。
脱下污垢的头巾,解开尘世的束缚。
银瓶装满冷泉水,倒在头顶一勺。
犹如醍醐灌顶,享受瞬间的清凉快乐。
因此领悟到自由自在的僧人,也得益于剃度削发。

注释

朝亦嗟:早晨也感叹。
发落:头发掉落。
暮亦嗟:傍晚也感叹。
诚:确实。
不恶:有好处。
劳:劳累。
烦:烦恼。
梳掠:梳理头发。
湿暑天:炎热潮湿的天气。
髻缚:古代女子束起的发髻。
垢巾帻:污垢的头巾。
尘缨络:世俗的牵绊。
银瓶:银制的水瓶。
寒泉:冷泉水。
自在僧:自由自在的僧侣。
剃削:剃度削发,指成为僧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中和尚解脱尘世烦恼后的清凉自在情景。诗人通过对比和设想,表达了剃发生活的轻松与自由。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头发随时都可能因汗水而黏连,这种感觉让人感到烦恼。接着"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则表明一旦剃去头发,这些烦恼也就随之消失。

"既不劳洗沐, 又不烦梳掠"进一步描绘了和尚生活的简单与无忧。"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则强调了剃发后的清凉与轻松感,无需再担心头发的束缚。

下半首诗转向具体的情景描述:"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一方面写出了和尚生活中的简约,一方面也暗示了脱离尘世俗缘的精神状态。"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则是对清凉滋润感受的生动描绘,水的清凉与心灵的洗涤相互映照。

最后两句"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不仅是对前述情景的总结,更是对精神层面上的解脱与享受的表达。诗人通过和尚剃发后的自在与快乐,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态度和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寒食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

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

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形式: 古风

寒食卧病

病逢佳节长叹息,春雨濛濛榆柳色。

羸坐全非旧日容,扶行半是他人力。

諠諠里巷蹋青归,笑闭柴门度寒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寒食夜

四十九年身老日,一百五夜月明天。

抱膝思量何事在,痴男騃女唤鞦韆。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