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

常说人间法自空,何言出世法还同。

微踪旧是香林下,馀烬今成火宅中。

后夜池心生素月,春天树色起悲风。

吾知世代相看尽,谁悟浮生似影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人们常说尘世的法则终归虚空,为何又言修行出世的法门同样如此。
往昔微量的踪迹留在芬芳的树林之下,而今仅余的灰烬却在火宅之中。
深夜时分,池塘中心悄然升起明月,春日里树木的颜色在悲风中摇曳。
我深知世代更迭终将消逝殆尽,又有谁能领悟这浮生如同幻影一般。

注释

常说:经常说,普遍认为。
人间法:尘世的规则或道理。
自空:自然为空,没有实质。
出世法:佛教中指超脱世俗的修行方法。
还同:也同样。
微踪:细微的踪迹,此处比喻过去的修行经历。
旧是:以前是在。
香林:芬芳的树林,比喻修行的清静之地。
馀烬:燃烧后的灰烬,比喻残留之物。
火宅:佛教用语,比喻充满苦难的尘世。
后夜:深夜。
池心:池塘的中心。
素月:明亮的月亮,常用来形容清澈、纯净的月光。
春天:春季时节。
树色:树木的颜色,这里借以描绘景象。
吾知:我知道,我明白。
世代:一代接一代,指时间的流逝。
相看尽:全部看完,指世代的终结。
浮生:虚浮不定的人生,比喻人生短暂且无常。
似影公:像影子一样,形容人生的虚幻不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诗中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常说人间法自空,何言出世法还同。" 这两句是指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连出家修行以求解脱的人,也难免陷入相同的空幻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深刻理解。

"微踪旧是香林下,馀烬今成火宅中。"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从前的清净寺庙如同香林,然而现在却变成了充满烦恼和贪欲的“火宅”。这里的“火宅”源自佛教经典,比喻世间充满苦难。

"后夜池心生素月,春天树色起悲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池中倒映着清澈的月亮,但在诗人眼里,却是一种悲凉之感,因为它触发了对世事无常和生离死别的深切感受。

"吾知世代相看尽,谁悟浮生似影公。"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力,他明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没有永恒。而“谁悟”则表现出一种悲凉和无奈,人们往往难以领悟到生命如同梦幻泡影般脆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空幻与现实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苦短和佛法深邃的感慨。诗中充满了禅宗特有的意境和哲思,是一篇融合了佛教思想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兵后送姚太祝赴选

两河兵已偃,处处见归舟。

日夜故人散,江皋芳树秋。

楚云伤远思,秦月忆佳游。

名动春官籍,翩翩才少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劳劳山居寄呈吴处士

山事繇来别,只应中老身。

寒园扫绽栗,秋浪拾乾薪。

领鹤闲书竹,誇云笑向人。

俗家相去远,野水作东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

法子出西秦,名齐漆道人。

才敷药草义,便见雪山春。

护讲龙来远,闻经鹤下频。

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

汉家招秀士,岘上送君行。

万里见秋色,两河伤远情。

王师出西镐,虏寇避东平。

天府登名后,回看楚水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