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常说人间法自空,何言出世法还同。
微踪旧是香林下,馀烬今成火宅中。
后夜池心生素月,春天树色起悲风。
吾知世代相看尽,谁悟浮生似影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名为《兵后经永安法空寺寄悟禅师》。诗中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常说人间法自空,何言出世法还同。" 这两句是指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连出家修行以求解脱的人,也难免陷入相同的空幻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深刻理解。
"微踪旧是香林下,馀烬今成火宅中。"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从前的清净寺庙如同香林,然而现在却变成了充满烦恼和贪欲的“火宅”。这里的“火宅”源自佛教经典,比喻世间充满苦难。
"后夜池心生素月,春天树色起悲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池中倒映着清澈的月亮,但在诗人眼里,却是一种悲凉之感,因为它触发了对世事无常和生离死别的深切感受。
"吾知世代相看尽,谁悟浮生似影公。"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力,他明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没有永恒。而“谁悟”则表现出一种悲凉和无奈,人们往往难以领悟到生命如同梦幻泡影般脆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空幻与现实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苦短和佛法深邃的感慨。诗中充满了禅宗特有的意境和哲思,是一篇融合了佛教思想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两河兵已偃,处处见归舟。
日夜故人散,江皋芳树秋。
楚云伤远思,秦月忆佳游。
名动春官籍,翩翩才少俦。
山事繇来别,只应中老身。
寒园扫绽栗,秋浪拾乾薪。
领鹤闲书竹,誇云笑向人。
俗家相去远,野水作东邻。
法子出西秦,名齐漆道人。
才敷药草义,便见雪山春。
护讲龙来远,闻经鹤下频。
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汉家招秀士,岘上送君行。
万里见秋色,两河伤远情。
王师出西镐,虏寇避东平。
天府登名后,回看楚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