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超然竹阴秋夕

月胁云行夜未深,满庭风露叶辞林。

知谁墙外千竿竹,分我窗西一亩阴。

山好已无归国梦,老闲犹有读书心。

剩题诗句酬幽隐,岁月翩翩接趐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竹林中的宁静与幽深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斜照、云层流动的夜晚景象,满庭的风露和落叶离枝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借由想象中的“墙外千竿竹”与“窗西一亩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幽静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片竹林之中,感受着竹影婆娑、月色如水的美妙。

随后,诗人通过“山好已无归国梦,老闲犹有读书心”的句子,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年华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最后,“剩题诗句酬幽隐,岁月翩翩接趐禽”则展现了诗人虽身处幽静之地,但仍有创作的热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以诗句来寄托情感,与飞禽共舞于岁月之间,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宋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庐山寄都下邦基德祖诸故人

势占江南三百里,烟霏相映出层楼。

芒鞋竹杖山兼水,坐看行吟春复秋。

浮世万途成底事,吾生一饱更何求。

故人京洛风埃地,能信山中此乐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宗上人归南泉

灯外佳眠试冷斋,欲成归梦暗惊回。

一轩秋色侵衣重,半夜波声拍枕来。

江国潮平人独令,海山家在意徘徊。

倚藤明日秦淮上,看子风帆十幅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晚坐藏胜桥望石门

好山千叶青莲晓,斫额令人意已消。

微出楼台知有寺,倦行云树忽逢桥。

此生未觉丛林负,肯处真教日劫超。

閒拾堕薪成浅立,细泉幽涧响寒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至圆通僧觅诗

漱雾跳珠响涧泉,千峰秀出雨馀天。

共惊绣帽铜腮老,重到香垆石耳边。

清境荒凉归叹息,故人迎笑尚依然。

明年过此还相见,应及春风社燕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