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香近

入手离离如火,成暖玉。

千颗万颗烧天,砂作芙蓉熟。

盘中教注寒泉,尽带鲛绡浴。

滑腻、一点昭仪不沾肉。谁贵仲,先数得、增城族。

遍体鲜红,微挂一条官绿。

乍解罗襦,玉指纤纤忌相触。消受长忧无福。

形式: 词牌: 荔枝香

鉴赏

这首《荔枝香近》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此词以荔枝为题,描绘了荔枝的形态、色泽以及食用时的细腻感受,充满了对荔枝的赞美之情。

词的开篇“入手离离如火”,以“离离”形容荔枝的密集排列,如同火焰般热烈,形象地展现了荔枝的鲜艳与生机。接着,“成暖玉”一句,将荔枝比作温润的美玉,不仅突出了其色泽的温润,也暗示了其口感的细腻与甜美。

“千颗万颗烧天,砂作芙蓉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荔枝的繁多与成熟之美,仿佛千颗万颗的荔枝在空中燃烧,而它们的果肉如同熟透的芙蓉花,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盘中教注寒泉,尽带鲛绡浴。”这里通过想象将荔枝放入盛满冷水的盘中,仿佛是给它们洗了一次鲛绡浴,既表现了荔枝的清凉,也暗示了它们经过精心处理后的精致与珍贵。

“滑腻、一点昭仪不沾肉。”这一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荔枝的滑腻口感,即使是最娇嫩的昭仪(古代宫中的女官)也无法轻易触及其果肉,进一步突出了荔枝的细腻与娇贵。

“谁贵仲,先数得、增城族。”这里的“谁贵仲”可能是指荔枝的品质或地位,而“增城族”则是指荔枝的一种品种,通过比较,表达了对特定荔枝品种的赞誉。

“遍体鲜红,微挂一条官绿。”这句描述了荔枝的外观特征,鲜红的果皮上点缀着一条条绿色的纹路,色彩对比鲜明,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

“乍解罗襦,玉指纤纤忌相触。”这一句通过女性的视角,描绘了剥开荔枝的过程,仿佛是解开华丽的罗裙,用纤细的手指轻轻触碰,生怕破坏了这份美好,体现了对荔枝的珍视与欣赏。

最后,“消受长忧无福。”这句话表达了对品尝荔枝的渴望与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遗憾,似乎在说,享受这样的美味是一种难得的福气。

整体而言,《荔枝香近》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荔枝的形态、色泽、口感以及食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生动地展现出来,既是对荔枝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回味。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惜纷飞.红豆

开盒愁将红豆数。滋味应知带苦。泥里休抛取。

怕他生作相思树。珠泪何年频化汝。

颗颗盘中不住。欲付黄莺去。天涯衔向多情处。

形式:

醉蓬莱.落花

问流莺何事,只管声声,与花深语。

花落休多,令流莺无主。

多谢东风,吹来红片,染一园朝雨。

拾得香魂,乳泉三浴,黄沉薰汝。

更用哥窑,古瓷三两,瘗取残英,带丝连絮。

大石楼边,有麻姑妆处。

紫凤青鸾,尽教衔玉,早美人香土。

一卷金荃,两枝瑶管,殉君应许。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摘红英.落花

朝烟泣。暮烟湿。飞飞争向钩帘入。收香蜕。兼红泪。

煎取黄沉,贪惊精气。当阶立。春纤拾。

露多不惜沾裙褶。游丝系。风摇曳。

裙可留仙,月华多制。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一丛花.烛花

初如金粟一丝悬。渐似玉芝鲜。

风吹忽变芙蓉朵,喜心小,不作青烟。

春色泥人,殷勤并蒂,膏火莫相煎。

难明不必恨秋天。自有夜光妍。

泪珠滴滴成红豆,欲穿起、寄与婵娟。

山路远长,因君报喜,泣尽复嫣然。

形式: 词牌: 一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