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高阳台·絮影》由清代词人徐睿周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通过“晴雪团风”、“轻烟弄暝”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词中以“汉宫搅散春魂”开篇,巧妙地将历史的厚重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
“院落濛濛,书阴虚度长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主人公的孤独。接着,“甚时扑帐窥鸾镜,但迷离、细认啼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
“悄难凭、暗逐游丝,轻漾湘纹”,运用比喻手法,将主人公的情感比作飘忽不定的游丝和湘水的涟漪,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脆弱与难以把握。接下来,“依依张绪添双鬓,便遭逢白眼,偏趁红尘”,通过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在世俗中的孤独与不被理解,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无情。
“梦影依微,砚边谁与传神”,表达了主人公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徘徊,以及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心愿。最后,“六朝依旧斜阳里,荡空江不见桃根”,以历史的更迭与自然的永恒为背景,寄托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