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霜风裂寒窗,馀响到我床。
闻鼠有啮声,不省何物伤。
儿呼须我起,顾无灯烛光。
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寒冷孤寂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的萧瑟和个人内心的凄凉。首句“霜风裂寒窗”立即设定了一个严冬的场景,霜风穿透了窗户,带来了刺骨的寒意。紧接着,“馀响到我床”,霜风所带来的声音直达诗人的床前,营造出一种空旷寂静之感。
“闻鼠有啮声,不省何物伤”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夜中微小声音的敏感与困惑。啮声可能是老鼠在夜间活动所发出的声音,但诗人却无法判断这声音究竟代表了什么,反映出一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无助感。
“儿呼须我起”一句突然转换了场景,一个孩子的哭声打破了夜的宁静,需要诗人的关注与照料。这是一个家庭温情的瞬间,但紧接着,“顾无灯烛光”,诗人却发现家中连最基本的照明工具都没有,这增加了一丝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无法入睡的情况下,诗人将思绪寄托于枕上,并希望自己的梦能够远离现实的困境,飞向传说中的仙境扶桑。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现实逃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霜风的侵袭以及家庭温情与困顿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煜煜夕日,逝何忽兮。有辉而星,尔留曷其。
我视而冥,我适不行。我尽日乃倾,独何求于尔星。
绎绎道周,伊谁之园。夙不筑自垣,今安以樊。
人各有心,亦不思旃。
井则有泉,渴者俯之。燎之阳阳,寒者附之。
君子则高,吾则仰之。
云之扬扬,油油其蒙。望我以雨,卒从以风。
云之油油,扬扬其去。我挽不可,泣立以伫。
终风不休,终云不留。不雨我田,不谷我收。
岩岩南山,有川其下。徒能必云,不能必雨。
蓁蓁者林,有越而樛。人伐以归,我徂安休。
嗟今之人,顾己是求。有颀者木,曷为而材。
大折以薪,小生何哉。嗟今之人,谁同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