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游西湖

云漏晴光一缕斜,纷纷归逐七香车。

山中影散樵薪客,堤处帘收卖酒家。

乍卷村烟横远岫,暗移篝火点平沙。

可容烂醉湖头宿,梦转三更玩物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游览西湖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西湖黄昏时刻的光影变化和自然景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首句“云漏晴光一缕斜”,巧妙地运用了“漏”字,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余晖穿透云层,洒下一道斜阳的景象,既展现了光线的柔和,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纷纷归逐七香车”一句,通过“七香车”这一古代贵族出行的交通工具,不仅勾勒出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示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山中影散樵薪客,堤处帘收卖酒家”两句,分别从山林和水边两个场景入手,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山中的影子随着樵夫的行进而散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而水边酒家的帘子收起,则预示着一天劳作的结束,人们开始享受生活的乐趣。

“乍卷村烟横远岫,暗移篝火点平沙”则进一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村烟随风飘散,远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篝火在平沙上点点闪烁,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这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安宁与快乐的生活态度。

最后,“可容烂醉湖头宿,梦转三更玩物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留恋,希望能在湖边度过一个醉人的夜晚,让心灵得到充分的放松与享受。整首诗通过对西湖黄昏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收录诗词(2)

章藻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感

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

不闻返故土,枳又化为橘。

人生百年中,孰是保初质。

就衰水赴壑,驻景戈挽日。

几见白头翁,鬓霜复如漆?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闸口观罾鱼者

闸河一线才如沟,戢戢鱼聚针千头。

其中巨者长二寸,领队已足称豪酋。

尔生亦觉太局促,漂沤散沫沉复浮。

不知世有海江阔,长养何异蒙拘囚。

居民活计乃在此,劳不撒网逸不钩。

竹竿绷罾密作眼,驾以一叶无篷舟。

朝来暮去寻丈内,细细粘取银花稠。

庖厨却缘琐碎弃,曝向风日乾初收。

微腥但供饲狸用,性命肯为纤毫留。

吾闻王政虽无泽梁禁,鲲鲕尚有洿池游。

人穷微物必尽取,此事隐系苍生忧。

一钱亦征入市税,末世往往多穷搜。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洪武御碑歌

升仙台前白玉碑,柱石拿攫龙之而。

鸿文载在御制集,初不假手词臣为。

我来摩挲一再读,颠者踪迹大可疑。

忆昔元人失其鹿,群雄角逐争驱驰。

濠州布衣人未识,芒砀云气常随之。

金陵一朝定九鼎,六合不足烦鞭笞。

是时楚兵最剽悍,不自量力来交绥。

国家将兴有先兆,天遣来告贞元期。

明明天眼识王气,故以险怪惊愚蚩。

英君往往谋略秘,计大不许寻常窥。

亦如田单破燕骑,神道设教尊军师。

不然兹事乃近诞,小数何足夸权奇。

白旄一麾江汉靖,军前长揖从此辞。

留侯自伴赤松去,谷城空立黄石祠。

天池之山高巍巍,竹林仙驭杳莫追。

鹤归倘记石华表,世代已逐沧桑移。

百年雨露在山泽,惟有松柏参天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高斯亿为余画竹以诗报之

画竹原从草书出,眼中孰是张芝笔?

高生善书久绝伦,馀技兼为竹写真。

自言亦用狂草法,颇觉游戏能通神。

无诸城中少修竹,客舍连旬苦炎毒。

赖君妙手补化工,为我一挥终十幅。

幅终掷笔风雨来,野人疏爽心颜开。

须臾雨止墨光湿,润入纸背生苍苔。

老龙蜕骨瘦崛强,翠凤掉尾纷毰毸。

魄雄气大腕力壮,尽扫筱簜皆凡材。

忽然幻作铁钩锁,世有诚悬应识我。

谓川千亩胸郁蟠,放纵精微无不可。

文湖州脉继者难,后来独推王孟端。

人间多画风中柳,珍重萧郎十五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