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公子佳人,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滕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翻译

云朵轻轻飘,月色微微亮,二更天时从酒醉中醒来,船刚开始出发。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
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细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幽静无人可倾述,此生的飘荡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却经常向东南道别。

注释

京口:古城(今江苏镇江),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二更:又称二鼓,指晚上九时致十一时。
孤城回望苍烟合:孤城,指京口。
苍烟,灰蒙蒙的雾气。
此句意为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
巾偏扇坠藤床滑:巾,指头巾。
此句与下句都是描述词人醉酒后的形态。
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滑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所以说“西南”。
他这时正任杭州通判,经常来往于镇江、丹阳、常州一带,所以说“东南别”。
此句写作者仕宦漂零。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深夜离京口时的情景。"轻云微月",画面清冷,暗示了词人心境的孤寂。"二更酒醒船初发",透露出词人酒醒后离别的无奈与清醒。"孤城回望苍烟合",通过回望消失在苍茫烟雾中的城市,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回忆起欢歌笑语的时刻,却忘记了具体的离别时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巾偏扇坠藤床滑",细节生动,写出了词人在舟中的慵懒和心境的落寞。"觉来幽梦无人说",梦醒后的孤独无处倾诉,进一步加深了词人的内心苦闷。

最后两句"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于漂泊生涯的感慨,以及对家乡西南的思念,而现实中却只能继续向东南方向行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感情冲击。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苏轼豪放词风中细腻的一面。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江神子.陈直方妾嵇,钱塘人也。求新词,为作此。钱塘人好唱陌上花缓缓曲,余尝作数绝以纪其事

玉人家在凤凰山。水云间。掩门閒。

门外行人,立马看弓弯,十里春风谁指似,斜日映,绣帘斑。

多情好事与君还。闵新鳏。拭馀潸。

明月空江,香雾著云鬟。

陌上花开春尽也,闻旧曲,破朱颜。

形式: 词牌: 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