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陇西行

阴云凝朔气,陇上正飞雪。

四月草不生,北风劲如切。

朝来羽书急,夜救长城窟。

道隘行不前,相呼抱鞍歇。

人寒指欲堕,马冻蹄亦裂。

射雁旋充饥,斧冰还止渴。

宁辞解围斗,但恐乘疲没。

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阴冷的云层凝聚着北方的严寒气息,陇地之上雪花纷飞。
四月的田野里草木不再生长,北风猛烈得如同刀割一般。
早晨传来紧急的军书,夜晚就要去救援长城的堡垒。
道路险阻行进困难,士兵们只能相呼拥抱马鞍稍作休息。
人们寒冷得手指几乎要掉落,马匹的蹄子也因冻裂而疼痛。
射下大雁以解饥饿,敲碎冰块用来解渴。
哪里会推辞去解围战斗,只是担心疲惫不堪会淹没在战场。
早晚期待边境平安,归来后要修养那些疲惫的士兵。

注释

阴云:厚重的乌云。
朔气:北方的寒气。
陇上:陇地,指甘肃一带。
草不生:草木不生长。
劲如切:强劲得像切割一样。
羽书:古代传递军事紧急消息的文书。
长城窟:长城上的堡垒或哨所。
道隘:道路狭窄险阻。
行不前:无法前行。
指欲堕:手指因寒冷快要脱落。
蹄亦裂:马蹄冻裂。
射雁:射杀大雁。
斧冰:用斧头破冰。
解围斗:解救被围困的战斗。
乘疲没:趁着疲惫陷入困境。
边候空:边境无战事。
羸卒:瘦弱的士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寒冷的战争场景。开篇"阴云凝朔气,陇上正飞雪"两句,营造出一片肃杀而又萧瑟的氛围,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边关的严寒与孤寂。接着"四月草不生,北风劲如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反衬出战争带来的荒凉与毁灭。

诗人紧接叙述战事的紧急和艰难,"朝来羽书急,夜救长城窟"表达了边关军士们日夜奔波、披荆斩棘的情形。"道隘行不前,相呼抱鞍歇"则透露出战士们面对的困境和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

接下来的几句"人寒指欲堕,马冻蹄亦裂。射雁旋充饥,斧冰还止渴"生动地描绘了军士们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肉体痛苦的刻画,也有对精神挑战的暗示。

最后两句"宁辞解围斗,但恐乘疲没。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胜负的担忧,以及对士兵们身体与精神双重消耗的关切,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平、渴望休养生息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他对于战争苦难的真实记录。

收录诗词(18)

长孙佐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登山

逐胜不怯寒,秋山闲独登。

依稀小径通,深处逢来僧。

侧石拥寒溜,欹松悬古藤。

明书问知友,兴咏将谁能。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

溟藩轸帝忧,见说初鸣驺。

德胜祸先戢,情闲思自流。

蚕殷桑柘空,廪实雀鼠稠。

谏虎昔赐骏,安人将问牛。

曾陪后乘光,共逐平津游。

旌旆拥追赏,歌钟催献酬。

音徽一寂寥,贵贱双沈浮。

北郭乏中崖,东方称上头。

跻山望百城,目尽增遐愁。

海逼日月近,天高星汉秋。

无阶异渐鸿,有志惭驯鸥。

终期促孤棹,暂访天台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楚州盐?古墙望海

混沌本冥冥,泄为洪川流。

雄哉大造化,万古横中州。

我从西北来,登高望蓬丘。

阴晴乍开合,天地相沈浮。

长风卷繁云,日出扶桑头。

水净露鲛室,烟销凝蜃楼。

时来会云翔,道蹇即津游。

明发促归轸,沧波非宿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横吹曲辞.关山月

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何处最伤心?

关山见秋月。关月竟如何?由来远近过。

始经玄兔塞,终绕白狼河。

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已得并蛾眉,还知揽纤手。

去岁照同行,比翼复连形。

今宵照独立,顾影自茕茕。

馀晖渐西落,夜夜看如昨。

借问映旌旗,何如鉴帷幕。

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

几时征戍罢,还向月中归。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