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道寄相送者

楚天风雪犯征裘,误拂京尘事远游。

谢墅人归应作咏,灞陵岸远尚回头。

云含江树看迷所,目逐归鸿送不休。

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楚地的风雪侵袭着出征的衣物,我却误入京城,开始了遥远的旅行。
想象谢墅的人们归家后,可能会吟诗感叹,即使在灞陵岸边,我仍依依不舍地回头。
江边的云雾缭绕,看不清树木,目光追随着归雁,不愿停止。
我想借高楼上望向西北,或许那西北也有同样的高楼,能让我寄托思念。

注释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
征裘:出征时穿的衣物。
京尘:京城的尘土,代指京城。
远游:长途旅行。
谢墅:可能是一个人的居所或地名。
灞陵:古代长安附近的陵墓,这里代指长安。
归鸿:归巢的大雁。
高楼:高耸的建筑,常用来寄托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南征道寄相送者》,描绘了诗人南征途中遭遇风雪,回忆起在京都与友人分别的情景。首句“楚天风雪犯征裘”以楚天风雪渲染出旅途的艰辛和离别的凄冷,诗人身披征裘却仍感受到寒意。次句“误拂京尘事远游”表达了对远离京城的遗憾,暗示了诗人对故乡和友情的怀念。

第三句“谢墅人归应作咏”,诗人想象着留在京城的朋友在谢墅吟咏此情此景,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第四句“灞陵岸远尚回头”则通过描绘自己在灞陵岸边久久回望,表达了对故土的依恋。

第五、六句“云含江树看迷所,目逐归鸿送不休”进一步深化了离愁,诗人看着江边的树木在云雾中模糊不清,目光紧随归雁直到消失在远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期待。

最后两句“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以富有哲理的方式收尾,诗人想象着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在对方的心中找到共鸣,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坚信。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春日独居

众喧争去逐春游,独静谁知味最优。

雨霁日长花烂漫,春深睡美梦飘浮。

常忧任重才难了,偶得身闲乐暂偷。

因此益知为郡趣,乞州仍拟乞山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春日独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奉寄希深圣俞仍酬递中见寄之什

昔日寻春地,今来感岁华。

人行已荒径,花发半枯槎。

高榭林端出,残阳水外斜。

聊持一樽酒,徙倚忆天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春晓

小閤回残梦,开帘转晓晖。

露寒风不定,花落鸟惊飞。

病渴偏思柘,朝寒怯减衣。

沈钱将谢雪,持底送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春晚同应之偶至普明寺小饮作

偶来林下径,共酌竹间亭。

积雨添方沼,残花点绿萍。

野阴侵席润,芳气袭人醒。

禽鸟休惊顾,都忘兀尔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