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其七十一)

坚心不退道皆同,元始天尊大教通。

多是世人迷自惑,岂能容易见仙踪。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坚定信念,所有道路相通,元始天尊的大道无所不通。
大多数人都在自我迷惑中迷失,怎能轻易见到仙人的踪迹。

注释

坚心:坚定的心志。
不退:不退缩。
道皆同:所有的道路都相同,指大道。
元始天尊:道教中的创世神。
大教通:大道通行无阻。
世人:普通人。
迷自惑:迷失自我,困惑不解。
岂能:怎能。
容易:轻易。
见仙踪:见到仙人的踪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缘识》其七十一。这是一首表达道教修行理念和追求不朽仙境的情怀之作。

首句“坚心不退道皆同”表明诗人对于道法修持的决心坚定,不会轻易退缩,认为所有的道法本质上是统一的。这里所说的“坚心”,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内在坚定的信念。

第二句“元始天尊大教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教最高境界——元始天尊的崇拜,以及对道教大教(即教义、法门)的深刻理解和传播。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道教知识,更透露了他对宇宙真理与生命本源的探索。

第三句“多是世人迷自惑”抨击了世间众生由于无知和蒙昧而不能认识到真正的道法,反而沉迷于表面的欲望和错误的认知。这一批评体现了诗人的超然观点,他认为大部分人都未能醒悟,仍处于迷茫之中。

末句“岂能容易见仙踪”则是对世人认识道法难度的一种感慨。这里的“岂能容易”表达了诗人对普通人能够轻易领悟和见到仙境(即道教中的修炼成果)的怀疑,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神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升华的理念。它不仅展示了宋代道教文化的一隅,也反映了赵炅个人对于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缘识(其三十一)

日月何忙忙,相逢有出没。

催将壮志心,少年如顷剋。

人生苦海中,否泰知通寒。

四季倏忽来,寒暑变为贼。

偷人面上花,夺人头上黑。

形式: 古风

缘识(其五十八)

妙手弹琴无向束,知之修鍊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归,弦头制度相催促。

右手抑扬禁淫邪,左手徘徊堪瞻瞩。

法于天,象于地,伏羲所造与心契。

先明理世见其真,六律含徽声嘹唳。

从兹化被先贤慕,激浊扬清消喜怒。

太素仁风去住间,元和之气皆遍布。

飞凤在天不可测,大小龙吟不费力。

响应听时有自然,举措安详能雅饰。

南风思政民俗化,顺从平等无高下。

淳朴相传今复兴,逍遥道德后宗亚。

指要直掌须反善,拊安排齐似剪取。

声来往,玄更玄,振兼文武情展转。

古与今来千万弄,几人通达能妙用。

广陵散好足仙踪,胡笳十八堪郑重。

堪郑重,何清切,依凭伎俩能拨剌。

轻挑重打善间钩,连蠲抡下轻微抹。

伯牙弹时如何美,汪汪洋洋似流水。

类例研究得刚柔,坏陵秋思无比拟。

叙志神和慢调?,修身治性藏幽隐。

苍龙鹤舞白雉飞,防奢止欲皆相准。

形式: 古风

缘识(其四十四)

玄珠道在口中衔,未信前人明似鉴。

试问心田佯兀兀,可怜肌骨瘦岩岩。

自言世界归依重,志诵经文不用搀。

鍊得气来身且健,日斜常望鹤栖杉。

形式: 七言律诗

缘识(其二十一)

君子淡交如似水,小人交结甘如醴。

微洼浪息派分流,倏忽之间生谤毁。

但去骄矜添意气,贞松全胜凡花卉。

狂风秪是有尘埃,大海潮宗深无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