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何少宰燕泉和陶六诗(其六)馀閒次归田园韵

幽弦故同调,何山亦吾山。

我秃君亦苍,两山自年年。

鸿鹄有孤尚,鱼藏不厌渊。

性偏鲜谐俗,幸有先人田。

寄迹混樵牧,养寂城市间。

赤日长林下,一枕黄虞前。

邻村半凉落,蔀屋时无烟。

心多枉系念,于此成华颠。

西陇麦就熟,雨足农亦閒。

时平征调简,井里居晏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情感共鸣,以及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幽弦故同调,何山亦吾山”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心灵的契合,如同琴弦共鸣,无论身处何山,都感到是自己的山。接着,“我秃君亦苍,两山自年年”通过形象的描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但友谊和心灵的连接却历久弥新。

“鸿鹄有孤尚,鱼藏不厌渊”以鸿鹄和鱼为喻,表达了高洁的志向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性偏鲜谐俗,幸有先人田”则强调了诗人个性的独特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寄迹混樵牧,养寂城市间”描绘了诗人隐居于自然与市井之间的生活状态,既远离尘嚣,又不失人间烟火。“赤日长林下,一枕黄虞前”通过夏日阳光和黄虞(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的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接近理想境界的氛围。

“邻村半凉落,蔀屋时无烟”描绘了乡村的宁静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心多枉系念,于此成华颠”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杂念的摒弃,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寄托的愿望。

最后,“西陇麦就熟,雨足农亦閒”描绘了丰收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社会和谐稳定的欣赏。“时平征调简,井里居晏然”总结了诗人对和平时期、生活安宁的赞美,以及对这种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和谐社会状态的赞颂。

收录诗词(417)

林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去岁大旱及春雨又霪述忧用汉郦炎韵

岁律居以穷,玄冥驾当促。

长灯守达曙,准辨看新局。

昨者太无年,十家九不足。

东西市门间,老少纷相逐。

祗今云物红,沟渠断还浊。

道途几人色,闾巷多鬼录。

值春雨又霪,二麦浑未卜。

免租下殊典,赈贷连乡曲。

灾眚孰致之,斯民自无禄。

长跪祝圣人,如川又如岳。

遗荣草头露,老去如逝波。

长林结稠绿,斤斧无完柯。

閒身寄霞外,萝屋山之阿。

开池畜流水,莲实鱼亦嘉。

腴田差岁计,习静看南华。

家儿不解事,浪费泥与沙。

瓶空转局蹙,况此乖天和。

蠲租值汉诏,邑里无催科。

形式: 古风

蓉溪为御史大夫金公题次邃翁韵

蓉溪锦溪相并清,益绵二美元齐名。

涪江东来始汇派,花月下映双溪明。

溪边合有幽人住,颍水箕山不同处。

大鹏飞歇寻上征,子凤文城会飞去。

平分书屋真卧庐,万卷亦有李峤书。

小坐芙蓉问秋水,花意人意溪与俱。

千树亭亭青玉立,殷红艳紫纷然集。

碧桃夭杏圣得知,就中别有阳和入。

君不见露下秋高金气严,零落相对还相妍。

万卉平林少颜色,皮剥叶老空自怜。

雪干霜柯仅谁识,大松岁久龙蛇迹。

小松直上不作难,咫强后手看亲植。

形式: 古风

公孙同节为张大参东轩作

大江东来直龙盖,绿平迥野乾坤大。

倚江茅屋遍人家,走壑回流相映带。

迩时楚望谁开园,嫩红浅碧如桃源。

主人慰老怀未惬,别有翠竹连江村。

一夜雷声春雨入,大儿小儿青邱立。

岂知儿大复生孙,岁月翁同更同日。

眼里周星六十来,华堂寿酒开深杯。

九鹤庭心感前梦,此竹此笋真奇哉。

同物乾坤几能再,郑家二卯张三亥。

插架图书重有承,堆床袍笏浑相待。

君不见东家种竹竹不长,连畦接町如堵墙。

又不见西家种竹竹枯槁,后笋未生竹先老。

孰如君家之竹凌风烟,碧枝菉叶青霜前。

玉立长身百君子,要与松桧争孤妍。

曲江曲江负神秀,后行四笋高于旧。

腾蛟起凤不作难,看取清阴弥宇宙。

形式: 古风

赠梧冈臧都宪总制宣大

梧冈老子真不孤,紫髯渠帅看如无。

博带宽衣拜天子,备边再出军飞狐。

朔方健儿名惯战,此老胸中元十万。

帐前猛将胆通身,不道天山定三箭。

冻解风轻二月来,长城四望无氛埃。

细草晴川断南牧,日日祗见阳春回。

君不见正德年间本安堵,开边市勇浑相误。

肌推髓剥尽行宫,宣大祗今尚无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