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木犀

楚山秋色半凄凉,谁与炊成万粟黄。

明月尚在天上本,西风未了世间香。

猝然甚有惭羊脾,老矣何曾识蟹肠。

若得一株红照几,白头今夕醉柴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秋天的楚山景色显得有些凄清,谁能煮出满眼金黄的稻谷。
明亮的月亮依然高悬天际,西风吹过,带来人间的种种香气。
突然间感到羞愧,如同羊脾一般,年老了从未真正品味过蟹的美味。
如果能有一株红花照亮眼前,今晚我愿在柴桑醉倒,度过这白头之日。

注释

楚山:泛指南方的山,这里可能特指某地的山脉。
万粟黄:形容遍地金黄的稻谷。
惭羊脾:比喻突然的自我反省或惭愧,羊脾原指羊的内脏,这里借代。
蟹肠:蟹的内脏,象征美食或精致的生活。
柴桑:古代地名,这里代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日的凄凉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楚山秋色半凄凉,谁与炊成万粟黄”勾勒出一个秋意浓重的画面,似乎在反问时间的流逝以及岁月的积累。

接下来的“明月尚在天上本,西风未了世间香”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永恒与短暂的思考。诗人通过月亮和西风,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

中间两句“猝然甚有惭羊脾,老矣何曾识蟹肠”则是诗人自我反省之语,表达了对于过去未能识别世事的遗憾,以及面对生命流逝时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若得一株红照几,白头今夕醉柴桑”则是一种寄托和愿望。诗人希望即使年华已老,也能在某种美好的东西(如那株红色的花朵)中找到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欢愉也好。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34)

张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由新田归故家

七月景炎炎,金神令初驰。

辰哨掩村墟,挈家向山薇。

左手掖慈母,右手招妻儿。

小人俱世役,谁能抱朝饥。

举头赤日高,茧足荒山垂。

慰老忽喘息,抚婴母啼悲。

吞声各偷生,莫问厉阶谁。

纷纷事轻逞,枭獍忍若为。

性命不直土,杀戮以当戏。

鬼妾充所欢,皇颜色戚怡。

恢恢不罩渠,何辜及林池。

今经用戏地,满目腥风吹。

少陵归草堂,曾叱群小非。

嗟哉夫何言,收拾聊此归。

此归实天幸,团栾如去时。

墙西老桂色,屋南佳鞠姿。

一笑浑未忘,主人旧须眉。

东巷去问安,茗碗重酒卮。

北邻了残穫,戒妇中宵炊。

穹昊由此正,礼乐傥可期。

悠悠风尘中,宁不剩四支。

未识衣裳化,何年及茅茨。

昕昏有为命,啜水当如饴。

形式: 古风

再用还答得淳

白头复何事,又是岁寒来。

方为狙谋芧,俄欣雀应梅。

晨光搽户牖,春意酿盆罍。

次第湖山境,烟云大划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刘元翁索赋雩都孙氏梅轩

冰天叫镝交西湖,断桥鹤去迷烟芜。

清时水月日入弄,欷歔三十馀年无。

秋声一夜生寥廓,晨门喜堕云中啄。

江南所少非秀才,谁信泰山今不索。

庭前皴树占百弓,相与岁寒为春风。

嚼烂楚人二十五,对花一笑千愁空。

世间佳境本有数,更有玉堂在何处。

大庾曾长老瞒欺,旁皇不敢窥门户。

主人轩上即送申,飞香射影到幅巾。

雪龙背上暗摸索,何如满身也带梨花树下云。

形式: 古风

岁晚樊口解舟

武昌夏口之山川,天寒不见吹箫船。

短篷推枕酒半醒,斑斑雨里茸茸烟。

沙头白鸟闭目立,上下掠火交乌鸢。

修蛇赴壑了弗顾,苟且一白春风前。

我亦长吟上汉水,夜来参到梅花禅。

一枝似铁忍寒冷,一枝如玉生温妍。

老人无以饯岁事,只掉此舌为辰筵。

江湖落魄又五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