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斗大山州枕上流,蓬山仙客此遨游。
读书竹屋公多暇,乐业江郊民有秋。
泮藻丛边深长育,岭梅香里费赓酬。
有人来问和羹味,太守忘言一笑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田园画卷。首句“斗大山州枕上流”,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州的壮丽景色,仿佛山川与水流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蓬山仙客此遨游”则引入了仙人游历的想象,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读书竹屋公多暇,乐业江郊民有秋”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官宦与百姓的不同生活状态。读书人在竹屋中悠然自得,享受闲暇时光;而江郊的百姓则安居乐业,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这种和谐共生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泮藻丛边深长育,岭梅香里费赓酬”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泮藻丛生,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岭梅飘香,则是自然美景的生动写照。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教育与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有人来问和羹味,太守忘言一笑休”以对话的形式收尾,既体现了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又展现了官员的风趣与智慧。面对询问,太守以一笑回应,既表现了他的从容不迫,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自然、文化、民生等方面的深刻洞察与赞美。
不详
南宋文学家、藏书家。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向来一榻下南州,此事无传阅几秋。
顾我风流非孺子,乃今天幸事王侯。
颓波甚矣谁能返,砥柱岿然好镇浮。
唤起东湖风月梦,请为榱桷备兼收。
南来冠盖总名流,契合全忘是宦游。
清甚夜寒金井露,莹于霜晓玉壶秋。
梅关景物诗陶写,莲幕风流酒劝酬。
只恐乌罗留不住,汉庭山立看扬休。
后来令尹职承流,君亦牛刀岭阯游。
和气满城桃醉雨,仁风四野麦先秋。
陈玄谱在交逾固,毛颖功多赏未酬。
抚字劳心古如此,不须为米便归休。
英声猎猎满山州,翠剡飞来鹗在秋。
父母视民非俗吏,子男分土列诸侯。
篇诗捲送骊珠烂,杯酒相从蜡味浮。
不必即人人即我,定知瑚琏合当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