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村中祷雨三首(其三)

西村送龙归,东村请龙出。

西村雨绵绵,东村犹出日。

共称西人良,或是穷可恤。

谁知所雨粟,尽入东村室。

儒生无爱憎,但喜蔬蓏实。

通年一饱厨,犹在兔园帙。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西村欢送龙神归去,东村则邀请龙神到来。
西村雨势连绵不断,而东村阳光依然照耀。
村民们共同称赞西村人的善良,可能是因为他们贫困却能互相帮助。
谁料想,降下的粮食都进了东村的仓库。
读书人没有偏爱或厌恶,只欢喜蔬菜瓜果的丰实。
他们全年都能吃饱饭,生活简单如兔子园中的生活。

注释

龙归:古代习俗中,龙神象征雨水和丰收。
请龙出:祈求龙神带来雨水。
绵绵:形容雨势连续不断。
犹出日:即使下雨,东村仍有阳光照耀。
良:善良,好心。
穷可恤:贫困的人值得同情。
所雨粟:降下的粮食。
蔬蓏实:蔬菜瓜果的果实。
通年一饱厨:全年都有足够的食物。
兔园帙:比喻简朴的生活方式,如兔子园(指简朴的田园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中一场祈雨仪式后的情形。诗人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个村庄的不同命运。"西村送龙归"暗示了西村的祈雨仪式结束,可能因为雨未至而显得失落;"东村请龙出"则预示东村还在期待雨水的到来。接着,诗人描述了雨势在两村的不同表现:西村雨连绵不断,而东村却依然能看到太阳。

村民们对西村人的评价是"共称西人良,或是穷可恤",认为他们虽然贫穷但仍值得同情。然而,雨水的分配并不公平,"谁知所雨粟,尽入东村室",意味着东村得到了丰收。这揭示了社会不公,富者得利,贫者受困。

诗人对于这种情况表达了淡淡的讽刺和无奈,"儒生无爱憎,但喜蔬蓏实",指出读书人虽无偏见,但还是更关注自家的收获,哪怕只是简单的蔬菜瓜果。最后两句"通年一饱厨,犹在兔园帙",暗指他们一年到头的温饱仅来自田间的简单生活,生活状态如同兔子园中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也自给自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祈雨事件,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的朴素态度,寓言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收录诗词(485)

戴表元(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村中祷雨三首(其二)

昨日苗穗赤,今朝洒然青。

颇知穷旅人,百金换颜形。

念尔虽微根,同禀造化灵。

自古有枯旱,人类几千龄。

恐是自生化,难皆问苍冥。

野草人不怜,何独不凋零。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观村中祷雨三首(其一)

十里不同云,五里不同雨。

天公白茫茫,乃尔多肺腑。

人言蛟龙神,象类可以取。

蛇虫当此时,行路谁敢侮。

飞腾信有术,忍待号者苦。

咄哉神禹功,浩荡流万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达观亭歌为建康徐氏作

天风飒爽岩曦开,云溪萦环芳树来。

林栖岛处眼未识,何人择胜诛荒莱。

仙迹著人清辟易,徐郎襟怀赵郎笔。

经营须通山鬼意,开凿曾烦祖龙力。

高亭一区尤绝尘,沧浪捧足芙蓉云。

凭危醉歌敞花气,九衢尘土何纷纷。

客来问名名达观,对此心情转萧散。

想见千秋争战场,只把云霞眼中换。

浮名绊人兹可怜,飞鸦落日钓窗前。

何时真脱尘缨去,我自网鱼君刺船。

形式: 古风

过清凉寺王参预墓下

江左风流廊庙人,荒境抛与梵宫邻。

多年羊虎犹眠石,败壁貂蝉祇贮尘。

万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目青春。

永思陵下犹凄切,废屋酸风吹野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