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

不寐忧心折,支颐达夜阑。

神虚警微响,屋古动萧寒。

气候三秋尽,羁孤一梦难。

明朝清镜里,应有二毛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不寐》,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的情景,内心忧虑,思绪万千。首句“不寐忧心折”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因忧虑而彻夜难眠的状态。接下来,“支颐达夜阑”描述了诗人支撑着下巴,直到夜深人静,形象地展现了其长时间的失眠状态。

“神虚警微响,屋古动萧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以及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敏感。微小的声音都能引起诗人的警觉,古老的房屋在夜风中发出的声响更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气候三秋尽,羁孤一梦难”则将时间背景置于深秋,强调了季节的变换与诗人的孤独感。深秋的气候变化,似乎也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而“羁孤一梦难”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解脱孤独、寻求慰藉的愿望,但又难以实现的无奈。

最后,“明朝清镜里,应有二毛看”以对未来的一丝期待结束全诗。诗人想象着在清晨的镜子中看到自己鬓发斑白的景象,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某种预感。这一句含蓄而深刻,既表达了对老年的无奈接受,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不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夜失眠时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孤独与忧虑的经典之作。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客斋偶成

讵有飞鸣志,何因赋自怜。

骨臞依槛鹤,诗涩受尘弦。

虚壁云光动,寒窗日色鲜。

艰难衣食候,无计且高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新月

乍见是将落,愁心不可论。

阴阴当镜阁,惨惨挂关门。

光弱如新病,天长有断魂。

相看两幽绝,一角远山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别顾文子之繁昌

枫林如醉雁成群,小叠行装向夕曛。

讵有西江能润我,不堪南浦又辞君。

分驰晏岁多残客,同首重城阻断云。

迟尔春来官阁里,梅花消息早相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楚歌行

琳琳琅琅,洞开金房。钟钟锵锵,中调丝簧。

主人将罢直,归从承明。轩旌曷来兮出门望。

堂前翘足珠履客,窗中卷帏红袖色。

起视府中,府中屏息。

忽传收者将到门,金炉香热酒正温。

群奴仓皇客引起,来时浮云去时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