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栗里阳建造书屋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屋周围环境的宁静与雅致,以及屋主梁彦国在此修身养性、弹琴自娱的生活状态。
首句“闻君构书屋,乃在栗里阳”点明了朋友建屋的地点和目的,栗里阳的自然环境为书屋增添了几分隐逸之气。接着,“榛莽既芟辟,岩窦自辉光”描述了书屋周边环境的整治与美化,榛莽被清除后,岩洞更加明亮,暗示着新环境的生机与活力。
“编荆足倚籍,白云窥我墙”两句,以荆条编成的座椅和白云轻抚书屋的墙壁,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鸟雀在屋旁自由飞翔,藤萝缠绕在屋旁,增添了书屋的生动与自然气息。
“主人理绿绮,清响协宫商”描绘了梁彦国弹奏古琴的情景,琴声清越,与宫商调和,展现出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通过“一弹伤旧染,再弹乐时康”,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通过音乐抚慰旧日创伤、享受当下安宁生活的赞赏。
最后,“孰意魍魉区,今为文物场。修竹不受暑,野花时扑伤”几句,赞美了书屋所在之地从过去的阴暗变为如今的文化中心,修竹遮荫,野花点缀,四季如春。而“子云本玄客,兀然开草堂”则以扬雄(字子云)自比,表达了自己虽为隐士,却也愿意在此开草堂,与友人共享这份宁静与文化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书屋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生活状态的赞颂,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文化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