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寓形宇宙有感发,无一不可供诗眸。
风花浩荡百变态,草木荣悴皆穷搜。
浑成功括造化窟,未辞斧凿孰为优。
要当险易随地出,或平或激如水流。
不才正自困讥骂,白璧为赠非所求。
自怜不具正法眼,解颐安足论赓酬。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在表达自己对于创作和鉴赏诗歌的看法。开篇“寓形宇宙有感发,无一不可供诗眸”表明诗人认为宇宙万物都能激发诗意,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诗歌的素材。这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观点,即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含有诗意。
接着“风花浩荡百变态,草木荣悴皆穷搜”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不仅是风和花的变化无常,就连草木的生长和凋谢也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对象。这里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受。
“浑成功括造化窟,未辞斧凿孰为优”则是说,即使是在创作上取得了成功,也不能停滞不前,还需不断改进和打磨,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诗人强调不断追求完美的态度。
“要当险易随地出,或平或激如水流”则是说在创作中,无论是困难还是容易,都应随机应变,像水流一样,或平缓或奔腾,充分展现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不才正自困讥骂,白璧为赠非所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虚态度,即使受到批评,也不以此为耻,而是视之为磨练自己的机会。同时,对于他人的馈赠也持有平常心,不图回报。
“自怜不具正法眼,解颐安足论赓酬”则是说诗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鉴赏眼光感到遗憾,但仍旧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在探讨诗歌回应时持有一种安稳自得的姿态。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于诗歌创作与欣赏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待批评和馈赠的高尚态度。
不详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春蔬含绿滋,荒畦自锄芟。
万事付一默,维摩许同参。
自西徂东三百里,还闽入浙半月期。
人生奔走遽如许,世路险夷当自知。
造化密移真戏尔,富贵时来则为之。
盱盱睢睢亦何益,磊磊落落真大奇。
老于世事尽忘机,古庙寒灰阅四时。
禀赋旧为天地贵,遮阑那许鬼神窥。
无弦绿绮陶彭泽,露地白牛僧大沩。
只此瞿昙安乐行,从何处觅是和非。
当仁贵不让,见义忌无勇。
今人无魏颗,勿望渠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