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安乐行

老于世事尽忘机,古庙寒灰阅四时。

禀赋旧为天地贵,遮阑那许鬼神窥。

无弦绿绮陶彭泽,露地白牛僧大沩。

只此瞿昙安乐行,从何处觅是和非。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饱经世故不再追求机巧,古庙中冰冷的炉灰历经四季更迭。
天生我材受天地尊崇,怎能容忍鬼神窥探这神圣之地。
没有琴弦的绿绮琴仿若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大沩山僧人放牧白牛于露天。
瞿昙(释迦牟尼)的安乐之道就在此,何处能寻找到对错的标准呢?

注释

老于世事:经验丰富,深知人情世故。
忘机:不追求世俗机巧,超脱世俗。
古庙:古老的庙宇。
寒灰:冰冷的炉灰,象征岁月静好。
阅四时:经历四季变换。
禀赋:天赋,资质。
天地贵:天地赋予的高贵。
遮阑:遮挡,阻止。
鬼神窥:鬼神偷看,比喻外界干扰。
无弦绿绮:指无弦琴,象征隐士生活。
陶彭泽: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著称。
露地白牛:在露天放养的白牛,象征僧人的简朴生活。
大沩:大沩山,佛教名山。
瞿昙:梵语音译,指释迦牟尼。
安乐行:安乐自在的生活方式。
是和非:对错,是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状态。首句“老于世事尽忘机”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已感疲惫,对于世间种种机巧已置之度外。紧接着“古庙寒灰阅四时”则是说古老庙宇中的香火已经熄灭,余留下的只有岁月积累的冷灰,看着时间流转,心中充满了淡漠和沉静。

第三句“禀赋旧为天地贵”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生命与天地同辉煌贵,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自我尊严。接下来的“遮阑那许鬼神窥”则是说即便是鬼神,也无法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已经有了坚固的防线。

诗歌中间部分“无弦绿绮陶彭泽,露地白牛僧大沩”描绘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景象。没有琴弦的声音,只有绿色的丝绸在风中飘扬,而陶 彭泽则是古代隐逸之士的典故;“露地白牛僧大沩”则形容一位僧人与白牛同行于露水珠光的地面,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只此瞿昙安乐行,从何处觅是和非”表达了诗人的主张,即在这宁静平和的状态中,他不再去探求世间的是非对错,只愿保持这样一种心灵的安乐。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自警三首(其二)

当仁贵不让,见义忌无勇。

今人无魏颗,勿望渠形梦。

形式: 五言绝句

自警三首(其一)

爱之能勿劳,忠焉能勿诲。

彼有不受者,善意翻成累。

形式: 五言绝句

观善斋

群居有深益,相视无馀事。

此道存诸中,瞭然见眸子。

形式: 五言绝句

贞妇

婉彼邹氏女,其父尝籍兵。

嫁作耕夫妻,妇道以勤称。

厥夫惰农业,居肆寄郊坰。

薪爨不时给,贮粟未满瓶。

行年三十馀,脸白两鬓青。

谁家马上郎,一见愿目成。

留连不忍去,斜红挂日钲。

携篮夫偶出,次第陈私情。

示以箧中金,持赠固不轻。

正色叱走之,郎马不及乘。

未几老狂生,襆被问宿程。

百计稍与语,酌酒欲同倾。

窗前理残麻,不顾空丁宁。

复出绮香囊,藉以五花缯。

擎来通郑重,虽受心不平。

收之置敝箧,生意正经营。

托言姑少待,反把柴门扃。

长声呼四邻,悲切不忍听。

逡巡夫亦归,絷缚诉县庭。

县官颇嫉恶,慰遣壮其能。

抚几三叹息,恨今无肉刑。

吾闻秋胡妻,死有不朽名。

又闻昔罗敷,语直理甚明。

人生各有偶,勿用行兼并。

奈何世混浊,强暴相侵陵。

邹本微贱人,姆傅初不经。

何况抱贫苦,守身屹长城。

后世迹其事,足媲古烈贞。

谁秉董狐笔,大书播馀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