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岐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战马向着边境疾驰,不停地发出萧瑟的嘶鸣。
思念之情深重,是因为离别在心,马嘶声断续,又仿佛融入了秋天的凄凉。
在岔路口,风似乎要把我吹向远方,越过重重关山,月亮也与我一同承载着忧愁。
我即将离去,赠你此行,不知何时才能手握大刀,凯旋归来。

注释

征马:出征的马匹。
边州:边疆的州郡。
萧萧:形容马嘶声凄凉。
别:离别。
岐路:岔路口。
大刀头:象征胜利或战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景象,通过征马的嘶鸣声表达了诗人对远去友人的深情思念。开篇两句"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设置了一种荒凉而又充满动感的场景,征马嘶鸣,传递出一种无尽的寂寞与孤独。

接下来的"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深沉思念与对友人的不舍离别。这里的"思深"指的是诗人对于即将远去的朋友的深情思念,而"声断为兼秋"则是说征马嘶鸣的声音时断时续,仿佛随着秋风而起伏,增添了一份秋意萧瑟。

中间两句"岐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冷清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岐路"指的是通往边疆的小路,而"风将远"则意味着距离感和孤独感的加深;"关山月共愁"则是说在这遥远的边城之中,即便是明亮的月光也无法驱散诗人内心的忧愁。

最后两句"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渴望。这里的"赠君"意味着赠送给朋友,而"从此去"则是指朋友即将离开;"何日大刀头"则是在期待未来某一天能够像用大刀砍向荆棘一样,勇往直前,开创一番事业。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友情和对远方朋友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未来勇往直前的坚定期望。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送张瑶贬五溪尉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

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

离别无嫌远,沈浮勿强嗟。

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郑侍御谪闽中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