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左学使我庵

文风一变此南隅,十郡生徒仰大儒。

海内声华推二妙,卷中词赋继三都。

青天手放惊人鸟,明月全收不夜珠。

谁道盛明持节日,门前修剌有潜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呈左学使我庵》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左学使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学问和人格的高度评价。

首联“文风一变此南隅,十郡生徒仰大儒。”开篇即点出左学使在南方地区的文风变革,其影响深远,使得十郡之内的学子们都仰慕他,尊称他为大儒。这里不仅赞扬了左学使的学术成就,也体现了他在教育领域的巨大贡献。

颔联“海内声华推二妙,卷中词赋继三都。”进一步强调了左学使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他被推崇为与古代两位杰出文人并列的“二妙”,其作品在卷帙之中,词赋风格与古代三都(指汉代的京都长安、洛阳和三国时期的京都建业)相媲美,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颈联“青天手放惊人鸟,明月全收不夜珠。”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左学使的才华横溢和深邃的思想。青天手放,暗示其思想如天空般广阔,能令人心惊;明月全收,比喻其学识如满月般明亮,能照亮人心。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左学使的才情,也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赞赏。

尾联“谁道盛明持节日,门前修剌有潜夫。”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左学使在盛明时代仍能保持高洁品格的敬佩。即使在节日之际,仍有谦逊的学者前来拜访,这不仅体现了左学使的学术影响力,更彰显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后学的提携之心。

综上所述,《呈左学使我庵》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全面展现了左学使在学术、文学乃至人格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是一首充满敬意和赞美之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人入夔州二首(其一)

欲折梅花寄一枝,送君犹觉挂帆迟。

巫山巫峡三千里,春雪春风是到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送人入夔州二首(其二)

书札频归识远情,别来两度见秋生。

旌旗西入巴人国,锁钥东临白帝城。

三尺青萍占夜气,一篇黄石是家声。

盛年功伐寻常事,好勒麒麟阁上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宜新宁逊庵

百里仁声满郡中,家门奕叶有重封。

勋名汉代推三杰,兄弟高阳号八龙。

纪竹已书天上史,栽花新遍海头峰。

识韩有愿非今日,穷巷车声未易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送卢卜子之官延平

溪山雄丽绝闽天,记得曾游四十年。

万户水声分涧竹,一方城影落江船。

参军自昔多闲日,趋府今时得大贤。

知子此行将有合,剑津只在郡门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