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谷高风挽不留,尚馀书泽贲松楸。
山瞻泰华岩岩耸,水接濂伊混混流。
千古为渠开日月,百年知我有春秋。
自怜晚学无仙骨,空把遗编记话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宅对朱文公唐石坟庵的题咏。首句“云谷高风挽不留”,描绘了山谷间的劲风似乎试图挽留过往,但最终仍无法留住时光。接下来的“尚馀书泽贲松楸”则暗示了墓地周围仍有书香气息,松楸相伴,显得庄重而静谧。
“山瞻泰华岩岩耸,水接濂伊混混流”两句,通过描绘周围的山势峻峭如泰华,水流浩荡似濂伊,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雄浑与深远。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朱文公高尚人格和学问的敬仰。
“千古为渠开日月,百年知我有春秋”一句,将朱文公的影响力比作日月长照,他的智慧和贡献如同永恒,而诗人感叹自己虽晚学,却只能以阅读其遗著来感受其精神。
最后,“自怜晚学无仙骨,空把遗编记话头”表达了诗人的自谦,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只能通过研读朱文公的著作来汲取智慧,留下的是对先贤的追思和学习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是对朱文公的崇敬,也是对自己学术追求的反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不详
郊坰一到眼偏明,古寺寂无钟磬声。
共上篮舆寻胜事,独先冠盖愧双旌。
探梅载酒成幽趣,纵步登山喜晚晴。
自顾遨头最衰老,不才何幸守边城。
少室隐居空索价,北山俗驾费移文。
道人笑破世间事,去住身心如白云。
忍耻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
燕山有石无人勒,却向都梁记姓名。
每移征棹并云根,便觉幽怀谢世喧。
皓色飞来天际雪,红尘不到水边门。
破荒康乐名犹在,纪胜元章字不存。
但有好山容老子,何须更访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