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门洞

每移征棹并云根,便觉幽怀谢世喧。

皓色飞来天际雪,红尘不到水边门。

破荒康乐名犹在,纪胜元章字不存。

但有好山容老子,何须更访武陵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每次移动船桨靠近岸边的云根,就感到内心与世间的喧嚣渐行渐远。
洁白的色彩如同天边的雪,远离了尘世纷扰,直抵水边的门户。
尽管荒野的美景仍如康乐年间般存在,但那些记录胜利的碑文已无迹可寻。
只要有这宜人的山水,足以让老夫留连,何必再去寻找那武陵源呢。

注释

移:移动。
征棹:船桨。
云根:岸边的树根,象征隐秘或宁静。
幽怀:幽深的心境。
世喧:世间喧嚣。
皓色:洁白的色彩。
天际雪:天边的雪景。
红尘:世俗尘埃。
水边门:水边的住所,象征隐居之地。
破荒:荒废的、未开发的。
康乐:指南朝时期,代指美好的时光。
名犹在:名声仍然留存。
字不存:碑文已不存在。
好山:美丽的山水。
容老子:足以容纳老夫。
武陵源: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生活。

鉴赏

这首宋诗《题石门洞》是郑汝谐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石门洞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自己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首句“每移征棹并云根”写出了舟行至洞口,仿佛与云雾相连,暗示了山势之高和环境之清幽。接着,“便觉幽怀谢世喧”表达了诗人进入此地后心情的宁静,与尘世的纷扰隔绝。

“皓色飞来天际雪”运用比喻,将洞口的白色崖壁比作天际的白雪,增添了神秘而纯净的氛围。而“红尘不到水边门”则进一步强调了石门洞远离尘世的隐逸之感,门前的流水仿佛将世俗隔绝在外。

“破荒康乐名犹在,纪胜元章字不存”借典故抒怀,提到东晋名士谢灵运(康乐)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元章),虽然他们曾游历此地,但如今遗迹已无,只有山水依旧。最后两句“但有好山容老子,何须更访武陵源”,诗人表示,这里山水之美足以让人心旷神怡,无需再去寻找如桃花源般的理想之地,表达了对石门洞的深深喜爱和留连忘返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生活的超脱。

收录诗词(2)

郑汝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鼓山

携檄来游石鼓山,岛洲疑望有无间。

大江潮落海门出,洞口云深月户关。

名揭君谟椽笔健,诗留子直翠珉斑。

古灵更有碑三字,屴崱须登莫倦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芙蓉峰

芙蓉秀插最高峰,上有仙台近碧空。

不惮攀萝登绝顶,俯看尘世一樊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池州

嶂没千重雾,江涵万里天。

湘潭送波浪,吴楚会风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乘鸾峰

山形鸾羽族,仙子驭翱翔。

琪树烟霞冷,蓬壶日月长。

来仪当日瑞,览德应时祥。

何处得环佩,乘游入岳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