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布哈忠翊父殁王事母表门闾本官弃职侍养守制三年一门节孝人所难能作诗美之

王气初不限中华,至性未尝根六籍。

门闾节行世所钦,父子忠孝天应惜。

连环解玉理坚致,老蚌剖珠光的皪。

伯也执殳万人敌,血染征衣归不得。

空留明镜照孤鸾,妾颜如花心如石。

鬒云渐变蚕丝白,蓬首何曾御脂泽。

北堂手植忘忧草,幸有斑衣可娱老。

不须遣使寄当归,儿无远志归来早。

事亲日短当爱日,祇今三年已素鞸。

宰予衣锦殊未安,温峤绝裾非小失。

形式: 古风

翻译

王气并非只限于中原,本性从未根植于儒家经典。
品行高洁受世人敬仰,父子忠孝上天也应怜惜。
解开连环揭示坚韧本质,老蚌孕育珍珠光芒熠熠。
英勇的兄长能敌万人,鲜血染红战袍却无法回家。
空留明镜映照孤独的鸾鸟,我容颜如花内心如磐石。
乌发渐渐变为白丝,蓬乱的头颅未曾涂抹脂粉。
北堂亲手种植忘忧草,幸好有斑衣陪伴老去。
无需派人送归乡之物,孩子无远大志向,早些归来就好。
侍奉双亲的日子短暂,应珍惜与他们共度的时光,如今已过三年。
宰予身着华服并不安心,温峤割袍断义并非小事。

注释

王气:帝王之气。
六籍:儒家经典。
门闾:家门。
忠孝:忠诚和孝顺。
连环:古代饰品,象征坚固。
老蚌剖珠:比喻老年得子。
伯也:兄长。
当归:古代寄送的思乡之物。
素鞸:丧服。
宰予:孔子弟子,以懒惰著称。
温峤:东晋名臣,以忠诚闻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察罕布哈的人物,他的忠诚和孝顺超越了寻常,尤其是在父亲去世后,他放弃官职,专心在家侍奉母亲,守丧三年,展现出极高的门第节操。诗中通过比喻,如“连环解玉”象征其坚韧的决心,“老蚌剖珠”形容其孝心如明珠般璀璨,赞美了他的英勇与坚毅,以及对母亲的深情。尽管战事残酷,他未能凯旋,但家中仍有明镜般的遗物陪伴孤独的母亲,表达出他对家庭的坚守。

诗中还提及母亲的衰老,头发如蚕丝般变白,蓬头垢面,但仍保持着坚贞的心。母亲在北堂种植忘忧草,寄托哀思,而察罕布哈则以斑衣陪伴母亲,尽孝至老。他告诉母亲不必担忧远方的儿子,因为他的志向不在仕途,而是早日归来尽孝。

最后,诗人感慨时间匆匆,侍奉父母的日子短暂,而察罕布哈已经守丧三年,表达了对孝道的深深敬重。同时批评了宰予和温峤的行为,认为他们未能像察罕布哈那样妥善处理亲情与职责的关系。整首诗情感深沉,赞扬了察罕布哈一家的高尚品德,体现了宋末元初时期对孝道的崇尚。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题万户府瑞麦图

河中之野木连理,文人作颂何所美。

鲤湖之水莲双葩,史臣纪异不足誇。

木叶饥来岂堪食,莲花远观空有色。

由来上瑞是丰年,芙蓉池外麦连天。

一茎三穗攒秀颖,好事军中万口传。

阅武堂成政多暇,刀剑不如牛犊价。

老农啖饭看升平,奇祥异产从天下。

香饵先收夏陇云,雪匙可卜秋田稼。

绝怜西蜀杜参谋,困饥空怀当世忧。

崆峒麦熟无人穫,且问王师休未休。

形式: 古风

题子昂学士小景

萧萧落木坏无枝,冉冉细竹爱风僛。

疑非松雪斋中画,似是唐人野望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画春景

青山多乔木,柳枝低婀娜。

春风在毫端,高迁无不可。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哿]韵

题画梨花

淡容露如洗,生色春欲动。

纸帐小屏低,同入梅花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