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万户府瑞麦图

河中之野木连理,文人作颂何所美。

鲤湖之水莲双葩,史臣纪异不足誇。

木叶饥来岂堪食,莲花远观空有色。

由来上瑞是丰年,芙蓉池外麦连天。

一茎三穗攒秀颖,好事军中万口传。

阅武堂成政多暇,刀剑不如牛犊价。

老农啖饭看升平,奇祥异产从天下。

香饵先收夏陇云,雪匙可卜秋田稼。

绝怜西蜀杜参谋,困饥空怀当世忧。

崆峒麦熟无人穫,且问王师休未休。

形式: 古风

翻译

河边的野树连理枝,文人赞美它有何益处。
鲤湖的莲花两朵开,史官记录奇异也不足为奇。
饥饿时木叶难充饥,观赏莲花只觉有颜色。
自古以来,丰年才有吉祥,池边的芙蓉外,麦田连天一片。
一根麦穗结三穗,好事在军中广为流传。
阅武堂建成,政务闲暇,刀剑的价格还不如小牛。
老农吃饭时看太平,奇异的祥瑞来自天下各地。
夏日田间香气诱鸟,秋收的预兆在雪白的钥匙上显现。
特别怜惜西蜀的杜参谋,身处困境,满心忧虑当今世事。
崆峒麦熟却无人收割,该问问军队是否已经停止征伐。

注释

连理:两棵树的根或枝条互相缠绕生长。
颂:赞美诗或赞歌。
史臣: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
誇:夸耀,赞美。
木叶:树叶。
空有色:只有视觉上的美,无实际用途。
丰年:丰收的年景。
芙蓉:莲花。
攒秀颖:聚集优良的品种。
阅武堂:用于检阅军队的场所。
牛犊价:比喻价格低廉。
升平:太平盛世。
香饵:用来引诱的香甜食物。
雪匙:比喻洁白如雪的钥匙,象征丰收。
杜参谋:杜甫,唐代诗人,曾任职参谋。
王师:朝廷的军队。
休未休:是否停止征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景象,以瑞麦为主题,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安定、五谷丰登的期盼。首句“河中之野木连理”与“鲤湖之水莲双葩”形成对比,暗示瑞麦的珍贵。接下来,诗人指出瑞麦虽不能直接食用,但其象征意义重大,预示着丰年。“芙蓉池外麦连天”形象地描绘了麦田广袤的景象,而“一茎三穗攒秀颖”则赞美了麦穗的繁茂和丰收。

诗中提到阅武堂的建成,反映出当时政治稳定,刀剑价值不如牛犊,显示出太平盛世的景象。农民在享受和平的同时,也期待着五谷丰登,如“老农啖饭看升平”。瑞麦的出现被视为吉祥之兆,预示着秋天的好收成。

最后,诗人提及西蜀杜参谋的困境,与丰收的瑞麦形成反差,表达了对战乱中百姓疾苦的关注,希望战争早日结束,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福祉的深深关怀。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题子昂学士小景

萧萧落木坏无枝,冉冉细竹爱风僛。

疑非松雪斋中画,似是唐人野望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画春景

青山多乔木,柳枝低婀娜。

春风在毫端,高迁无不可。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哿]韵

题画梨花

淡容露如洗,生色春欲动。

纸帐小屏低,同入梅花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送]韵

题分宜谢草庐行卷

袁曹官渡争雌雄,荆州侨寄大耳翁。

涕流髀肉消不尽,试与元直游隆中。

隆中自有躬耕者,布衣抱膝茅檐下。

从容一曲梁甫吟,不觉将军三枉驾。

室中屏人才数语,跨荆包益成鼎峙。

南阳陌上龙出云,永安宫中鱼得水。

古今成败真邮传,英杰千年不一见。

识拔端由品藻公,位置无嫌草茅贱。

山中谢客江烟昏,谁携行卷到柴门。

手披康乐草庐赋,知是兰庭佳子孙。

春塘柳禽成昨梦,炎兴相业更谁论。

洞庭三江风浪奔,鲸鱼出没相吐吞。

何为四方归来些,山堂鹤怨能移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