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草色能留马,当路杨花不避人。

形式: 押[真]韵

鉴赏

这两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是描绘春日闲适庭院景象的一段佳句。首先,“闲庭草色能留马”一句,通过草色的鲜明和浓郁来表达庭院内的宁静与生机。“草色能留马”,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以及希望停下脚步,与大自然共享这份宁静。这里的“草色”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接着,“当路杨花不避人”则描绘了春天杨花飘落的情景。“当路”意味着杨花随风飘落,无处不在,甚至铺就成路。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与“不避人”相呼应,展现出一种自然界对美好事物无条件的奉献态度。这里的“杨花”,又常被赋予了离别和哀愁的情感,但在这句话中,却更多地显露出生机与开放。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庭院内外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希望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愿。通过简洁明快的笔触,李益以淡雅的语言捕捉到了春日里的宁静与生动,使读者仿佛也能置身于这片闲庭之中,感受到那份难得的清净和美好。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丈人山诗

春冻晓鞯露重,夜寒幽枕云生。

岂是与山无素,丈人著帽相迎。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禁中送任山人

子去非长往,君恩取大还。

补天留彩石,缩地入青山。

献寿千春外,来朝数月间。

莫抛残药物,窃取驻童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称庆还乡郡吏归,端忧明发俨朝衣。

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当官补拙犹勤虑,游宦量才已息机。

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

旧交邂逅封疆近,老牧萧条宴赏稀。

书札每来同笑语,篇章时到借光辉。

丝纶暂厌分符竹,舟楫初登拥羽旗。

未知今日情何似,应与幽人事有违。

形式: 排律

和严揆省中宿斋遇令狐员外当直之作

致斋分直宿南宫,越石卢谌此夜同。

位极班行犹念旧,名题章奏亦从公。

曾驱爪士三边静,新赠髯参六义穷。

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怜如在庾楼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