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阳杂咏(其十三)

遑论宋士与金民,平埔高山迥不伦。

凭著刺桐花纪岁,每刳大树腹藏身;

生涯林莽惟搜鹿,事业箕裘在杀人。

我听番歌疑梵韵,手牵足顿别传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原住民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平埔族和高山族人民的独特生活方式。

首联“遑论宋士与金民,平埔高山迥不伦”,开篇即点明主题,将台湾原住民的生活与汉族士人及金人(指女真人)的生活进行对比,强调了原住民生活的独特性,暗示了他们与外界的隔绝与独立。

颔联“凭著刺桐花纪岁,每刳大树腹藏身”描绘了原住民利用自然界的标志物——刺桐花来计时,以及居住在树洞中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颈联“生涯林莽惟搜鹿,事业箕裘在杀人”则揭示了原住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传统。他们以狩猎为主要生计,同时传承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如“箕裘”可能指的是某种技艺或传统,通过世代相传。

尾联“我听番歌疑梵韵,手牵足顿别传神”表达了诗人对原住民文化的深刻感受。他听到的番歌(原住民歌曲)仿佛是梵音,充满了神秘与神圣感,而通过观察原住民的动作,诗人仿佛捕捉到了他们精神世界的独特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台湾原住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也传达了诗人对这一独特文化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

何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泛莲花潭同柯绳书

秋泠万顷夜偏清,小艇凌虚一棹轻。

荷芰凋残香气减,鱼龙寂寞浪花平。

月侵芦苇如霜白,风洒蒲菰作雨声。

北斗渐低银汉浅,客星犹傍少微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墩新建府城

村墟疏落认新城,平野荒芜接太清。

细草常缘官堠长,閒花多傍女墙生。

月明尚少楼台影,日暮初添鼓角声。

父老衣冠存太朴,大成殿畔事春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感事(其五)

神州真不返,吾意竟蹉跎。

忍坐军需急,宁论岁币多。

挥戈悬汉日,衔石误虞罗。

岂见臧文仲,当车泣卞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言游台北留别同人

万里长风事壮游,天涯何处觅封侯。

地经吴越群山尽,人到沧溟百感休。

共道钜公今御李,敢云王粲暂依刘。

雪泥那复东西计,不独辞家易感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