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黄州

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

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

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病弱的老马已经无法承受羁绊,但仍能向君王索取破旧的帷帐。
难道桑树下没有长久的依恋?暂且在酒杯前与孤独的自己告别。
长腰的谷物还能支撑我的生活,宽大的布料足以裁剪出遮盖瘿疾的衣物。
即使年老漂泊江湖,我最终也不会失去自我,回来时希望朋友们仍如初。

注释

病疮:形容身体伤病。
老马:比喻年老的人。
鞿:马缰绳。
敝帏:破旧的帷帐。
桑下:指代田园或故乡。
三宿恋:长久的依恋之情。
一身归:独自离去。
撑肠米:足以填饱肚子的粮食。
盖瘿衣:用来遮盖瘿疾的衣物。
投老:到了老年。
江湖:泛指世间。
故人:老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别黄州》。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哲学情怀。

“病疮老马不任鞍”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自己如同年迈体衰的老马,再也承担不了重负,但依然保持着往日的尊严和气节。"犹向君王得敝帏"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荣耀时刻的一种怀念,尽管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时代。

“桑下岂无三宿恋”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黄州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这里的“三宿”,可以理解为短暂停留,但这种停留已足以让人产生难以割舍的情愫。“樽前聊与一身归”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和规划,尽管简朴,但依然充满希望。

“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两句,描绘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长腰"指的是装有粮食的长囊,而"阔领"则是指宽大的袖子。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自己对简约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最后,“投老江湖终不失”表达了一种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态度。“来时莫遣故人非”则是希望即使是过客,也不要忘记那份曾经的情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黄州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简单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苏轼超脱功名利禄、乐观面对人生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参寥

芥舟只合在坳堂,纸帐心期老孟光。

不道山人今忽去,晓?啼处月茫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形式: 古风

岐亭五首,并叙(其一)

昨日云阴重,东风融雪汁。

远林草木暗,近舍烟火湿。

下有隐君子,啸歌方自得。

知我犯寒来,呼酒意颇急。

抚掌动邻里,绕村捉鹅鸭。

房栊锵器声,蔬果照巾羃。

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

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

须臾我径醉,坐睡落巾帻。

醒时夜向阑,唧唧铜瓶泣。

黄州岂云远,但恐朋友缺。

我当安所主,君亦无此客。

朝来静庵中,惟见峰峦集。

形式: 古风

岐亭五首,并叙(其二)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烝壶似烝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羃。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羃赤。

琉璃载烝㹠,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璧,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