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谣二首(其一)

偶作山中游,愿向山中老。

只愁山中人,不知山中好。

达官爱入山,野僧爱入城。

扰扰亦无心,毋近利与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山中谣二首(其一)》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缪荃孙所作。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选择,通过对比“达官”与“野僧”的行为,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功利的反思。

首句“偶作山中游,愿向山中老”,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偶然间踏入山林,却产生了留在此地直至老去的愿望。这既是对山中宁静、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生活状态的追求。

接着,“只愁山中人,不知山中好。”这一句转折,似乎在说山中人可能并未真正理解或欣赏山中的美好,暗示了山中生活并非完全无忧无虑,也可能存在某种局限或误解。

随后,“达官爱入山,野僧爱入城。”这里通过对比“达官”(即有权势的官员)和“野僧”(即隐居山林的僧侣),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达官贵族或许出于逃避现实压力或是寻求精神寄托而选择进入山林,而野僧则可能是因为厌倦尘世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而选择城市生活。

最后,“扰扰亦无心,毋近利与名。”这句话总结了诗人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追求山中生活还是城市生活,都应保持一颗淡泊名利的心,避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这里的“扰扰”指代了世俗的喧嚣与烦恼,而“毋近利与名”则是对保持内心纯净、不为外物所动的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内心平和的渴望。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选择的深思,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收录诗词(256)

缪荃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谣二首(其二)

山外女采桑,山内女采茶。

不种桑与茶,偏种罂粟花。

石磴数百级,神眩足亦胝。

飞行不知苦,村妇与小奚。

野花送微馨,楚楚好颜色。

置之盆盎间,此亦数金值。

形式: 古风

再题文澜归书图

甲子值上元,妖氛扫欃枪。

偃武乃修文,杰阀增辉煌。

丁君抱书归,郑重陈缣缃。

岂徒复旧观,补缀且不遑。

迄今承学流,日夕饫谟觞。

惜哉汇与淙,蔓草萦颓墙。

中朝数人物,孰过曾与张。

上书告天子,复有溥侍郎。

任事少君俦,修复仍渺茫。

南望只文澜,奎壁腾光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湖心寺

三叠玲珑寺,双文宛转桥。

幽香莼菜艇,清境藕花寮。

雨气连云暗,山光隔浦遥。

伟人遗像在,祠宇郁岧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读史杂感四首(其一)

渤海迎西邸,清河绍大宗。

稚龄膺玉玺,故事慕金墉。

行险危璇极,争权蹈剑锋。

伤心吴季重,曾泣鼎湖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