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巡屯诗四首(其三)

路转青山口,浓荫送野凉。

塞云飞漠漠,烟树郁苍苍。

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

午晴时极目,空羡雁南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东行巡屯途中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风光的独特韵味。

首句“路转青山口”,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展现道路蜿蜒,穿过青山之口,引人入胜。接着,“浓荫送野凉”一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描绘出夏日午后,浓密的树荫带来的一丝清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氛围。

“塞云飞漠漠,烟树郁苍苍”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辽阔的边塞景象之中。塞外的云朵在广阔的天空中缓缓飘动,烟雾缭绕的树木则呈现出一片苍翠欲滴的景象,两者相互映衬,既展现了边塞的壮丽,也蕴含着一丝苍凉与孤独。

“废堠荆榛里,孤村青涧傍”则将视角转向更为微观的场景,废弃的烽火台被荆棘覆盖,显得荒凉而寂寥;不远处的青涧旁,孤零零的小村庄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荒僻之感。这一联通过对比,凸显了边塞地区特有的荒凉与宁静。

最后,“午晴时极目,空羡雁南翔”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在晴朗的午后,诗人放眼望去,心中不禁生发出对自由飞翔的大雁的羡慕之情。大雁南翔,象征着自由与远方,与诗人身处的边塞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边塞风光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思考。

收录诗词(39)

成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行巡屯诗四首(其四)

渐近沁城路,公田次第看。

雪深知岁稔,霜早怯秋寒。

屯戍争趋接,边防愧抚安。

西成真有象,多稼已场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夜至奎苏

别酒春愁殢不醒,琵琶犹在梦中听。

双轮百里雷声疾,一点灯明又驿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到巴里坤

到此疑无路,群山裹一城。

光分太古雪,来及半天晴。

鼓角重开壮,风云百战平。

摩挲残碣在,唐汉未销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上雪山

轮台束装日,先愁上雪山。

闻山积冰雪,上比登天难。

但意到日已春尽,未必冰雪不消残。

人言或太过,山灵岂终顽。

今来一千六百里,崎岖先入松门关。

是日微霰天昼晦,尖风刺面痛若刓。

关弁劝速行,迟恐雪封山。

前进后却皆迷漫,行李车薄笨,我车轻且坚。

辕驹既壮健,骖服亦调娴。

仆夫贾勇遂施鞭,二台山店饼熟茶已煎,少息养令筋力完。

从此上绝壁,仰面气生孱。

不复有径路,唯见巑岏高下坚冰相结连。

厚不知几丈尺,积不知几岁年。

左顾崖深黑无底,右盼雪拥白浮天。

中间冰滑不容趾,进寸退尺如牵逆水船。

赖有松栏曲折傍崖护,不然跌死从马日百千。

到此性命拼弃捐,啸侪呼侣众力攒。

巨鞭鞭马马人立,鲜血一道成朱殷。

马籍人力脊破蹄穿不暇顾,人助马力腰弯背屈不敢不息肩。

争鼓喉咙齐喝号,人足马足相盘旋。

更愁来车当顶压,串铃摇荡先令宽处避侧边。

一盘复一盘,盘盘上云端。红墙一角望见喜生颜。

譬若禹门到顶差一跃,跃上悠然入巨川。

又若两阵相持生死决,出死入生高唱凯歌还。

惊喜翻垂泪,坚忍尚握拳。

不是亲历那知难若此,却笑孙绰天台空赋未必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