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偶成

麦熟蚕登处处同,万家举首谢天公。

尚忧六月旱为虐,却喜连宵雨已通。

万事自知成老懒,一心祇是愿年丰。

从今准拟添新酿,要使樽中酒不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麦子熟了,蚕也结茧完毕,各地的情形都相同,家家户户抬头向天感谢上苍。
还担心六月会遭受严重的旱灾,但现在连续的雨水已经缓解了这种忧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知自己变得慵懒,但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年年丰收。
从现在开始,我打算增加新的酿酒,确保酒壶里始终有酒,永不空缺。

注释

麦熟:指麦子成熟收割的时候。
蚕登:蚕结茧的时期。
六月旱:夏季的干旱天气。
连宵雨:连续多夜的降雨。
成老懒:形容人因年老而变得懒散。
年丰:丰收的年景。
新酿:新酿制的酒。
樽中酒不空:酒壶里总是有酒,不空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后的田园景象,表达了农民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麦熟蚕登处处同"一句,形容麦子成熟时,麦秧竖立如蚕,充满了整个视野,显示出一种丰收的景象。这里的“蚕”字使用得十分生动,它不仅描绘出了农作物的成熟,更传达了一种自然生长、欣欣向荣的情景。

"万家举首谢天公"表明了人们对于这场雨水的感激之情,万户人家都仰望苍天,感恩于上天的赐福。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也是对农业社会中人民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的一种体现。

接着,“尚忧六月旱为虐”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干旱的担忧。即使在丰收之际,诗人仍然关心着天气变化,表达了一种对农事的细心和对自然力的敬畏。

"却喜连宵雨已通"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转而描绘了诗人对于夜晚降临的雨水所带来的喜悦。这里的“却”字起到了转折作用,而“连宵”二字则强调了这场雨水的及时和持续。

"万事自知成老懒,一心祇是愿年丰"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心态。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对于万事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再为琐碎之事所困扰,只希望能够保持一年比一年更丰收。

最后,“从今准拟添新酿,要使樽中酒不空”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通过酿造新酒,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也象征着丰收后的庆祝与欢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对农业社会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于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喜晴

我家世业本农夫,力作耕田供百需。

食无鱼兮出无车,但守桑梓依枌榆。

中更兵火田园芜,骨肉奔迸几为奴。

饥肠雷转寒侵肤,中夜穷鬼常揶揄。

自笑为生亦良劬,此身何由出泥涂。

始弃耒耜亲诗书,一以经训为菑畬。

弟兄相继蹑云衢,吾乡往往推诸吴。

我虽有志徒区区,顾惭小技非大巫。

向来聊出应时须,亦复接武丹陛趋。

退视才悭思且枯,敢意滥吹东郭竽。

自从得请归田庐,万事闭眼不问渠。

岂谓割分姑孰符,一时乏使偶见除。

此邦自昔称膏腴,千里旧富稻与鱼。

十年九潦田无租,今岁䆉稏方满圩。

邦人举首争欢呼,谓此丰登亘古无。

骤然一雨惊里闾,直疑平地浮江湖。

灵祠致祷才登舆,已见皎日升东隅。

一方今既奠厥居,太守宁不欲自娱,便可投绂歌归欤。

形式: 古风

湖山遣兴

我在小西湖,浩渺仍清旷。

大旱未尝枯,久雨亦不涨。

灌溉数千顷,无欠亦无长。

中有十里荷,花开密相傍。

疑若水仙游,波间张供帐。

既列万红妆,复陈千彩仗。

风细月明时,天香互飘荡。

纵有老画师,丹青难髣像。

我心如死灰,万事俱废忘。

独于此留情,曾不忘一饷。

日日绕岸行,踏破屐几緉。

无以寄幽怀,诛茅聊小创。

开窗面湖光,纳此无尽藏。

冀得日临赋,少效陶元亮。

用以偿素心,庶不孤雅尚。

每自谓生前,足可供酬唱。

偶未脱世缘,一出成牵强。

红尘四十年,白发三千丈。

劳力复劳心,时时婴拙恙。

梦寝到湖边,恨无缩地杖。

迨今始归休,挂冠老湖上。

坐看水中天,依然涵万象。

近树与远山,倒引还弥望。

惊湍泻两闸,飞瀑来千嶂。

沙头鸥鹭集,水面龟鱼漾。

似认旧主人,有意来相向。

时方夏初临,雨霁天风飏。

日影烘微云,水纹生细浪。

徘徊至夕阳,迤逦扁舟放。

恍觉此身轻,有如在昆阆。

我病虽不饮,亦为倾家酿。

酒酣逸兴来,怀抱益舒畅。

嗟我本寒儒,百种无一样。

晚有田与园,所得已过当。

今更享此湖,重惭踰分量。

是岂人之力,无乃天所贶。

惟是顽钝姿,年衰多俗状。

尘痕满衣襟,揽镜空感怆。

要当尽洗濯,见我本来相。

心迹喜双清,从人诧官况。

形式: 古风

登遐观亭

城上辟新亭,似若规模小。

谁知此亭中,景胜冠江表。

湖山既回旋,烟云仍缥缈。

万象森目前,不数花与草。

公馀乘兴来,聊以散怀抱。

四时风物新,一一发天巧。

芳春柳色连,长夏荷花绕。

月明固已佳,雪积还更好。

凭栏认归舟,策杖送飞鸟。

适意岂在大,容膝自足了。

第我思故山,上章方告老。

指日是行人,颇恨来不早。

形式: 古风

答客难

我治湖上园,占断山水窟。

幽事日相关,颇觉无暇逸。

有客来相过,云欲救我失。

谓我虽爱閒,未得居閒术。

众人役利名,公独役景物。

固与众人殊,未免俱汩没。

孰若淡无营,燕坐一虚室。

百念尽消除,百事付真率。

物来则应之,岂可自撄拂。

客言非不忠,我意客未悉。

万物仗境生,百果因花实。

我闻洛阳城,名园浑比迹。

至如司马公,朴素世莫及。

有园号独乐,晚岁亦加葺。

人心固不同,岂能尽如一。

顾我病且衰,行年将七十。

光景去不留,馀龄那可必。

要当且逍遥,乐此桑榆日。

宁如土木偶,终朝长兀兀。

况有佳山水,兹焉久蟠郁。

地灵尽发露,一旦为我出。

若不一领略,无乃太拘执。

何妨几席间,时与相顾揖。

择胜把酒杯,搜奇入诗笔。

犹恨景物多,未能尽收拾。

他人视若忙,我心常自佚。

人无所用心,先圣每忿疾。

既不学群儿,诧仙仍佞佛。

不有博奕乎,为之犹胜弗。

客既闻斯言,语塞几若讷。

因为客书之,聊以志彷佛。

会须画成图,继取王摩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