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遣兴

我在小西湖,浩渺仍清旷。

大旱未尝枯,久雨亦不涨。

灌溉数千顷,无欠亦无长。

中有十里荷,花开密相傍。

疑若水仙游,波间张供帐。

既列万红妆,复陈千彩仗。

风细月明时,天香互飘荡。

纵有老画师,丹青难髣像。

我心如死灰,万事俱废忘。

独于此留情,曾不忘一饷。

日日绕岸行,踏破屐几緉。

无以寄幽怀,诛茅聊小创。

开窗面湖光,纳此无尽藏。

冀得日临赋,少效陶元亮。

用以偿素心,庶不孤雅尚。

每自谓生前,足可供酬唱。

偶未脱世缘,一出成牵强。

红尘四十年,白发三千丈。

劳力复劳心,时时婴拙恙。

梦寝到湖边,恨无缩地杖。

迨今始归休,挂冠老湖上。

坐看水中天,依然涵万象。

近树与远山,倒引还弥望。

惊湍泻两闸,飞瀑来千嶂。

沙头鸥鹭集,水面龟鱼漾。

似认旧主人,有意来相向。

时方夏初临,雨霁天风飏。

日影烘微云,水纹生细浪。

徘徊至夕阳,迤逦扁舟放。

恍觉此身轻,有如在昆阆。

我病虽不饮,亦为倾家酿。

酒酣逸兴来,怀抱益舒畅。

嗟我本寒儒,百种无一样。

晚有田与园,所得已过当。

今更享此湖,重惭踰分量。

是岂人之力,无乃天所贶。

惟是顽钝姿,年衰多俗状。

尘痕满衣襟,揽镜空感怆。

要当尽洗濯,见我本来相。

心迹喜双清,从人诧官况。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在小西湖,湖面广阔又清静。
干旱也不干涸,连绵雨也不上涨。
滋养数千亩土地,既无短缺也无盈余。
湖中有十里荷花,花朵密集相依。
仿佛水仙在游弋,波光中设宴张罗。
万朵红莲排列,千色花伞展示。
风轻月明时,香气飘荡在湖面。
即使技艺高超的画师,也难以描绘这景象。
我的心如死灰,世间事都已遗忘。
唯独对这片湖情有独钟,片刻不忘。
每日绕湖而行,鞋子磨损无数。
无法寄托幽深情怀,暂借茅屋稍作栖息。
打开窗户面对湖光,收纳这无尽美景。
期待能在此地吟诗作赋,效仿陶渊明。
以此满足素愿,不辜负高雅之志。
自以为生前已足够,足以回应友人的唱和。
无奈未能完全脱离尘世,偶尔还是牵扯其中。
红尘四十载,白发已如三千丈。
身心疲惫,疾病缠身。
梦中常至湖边,遗憾无缩地法杖。
如今终于退休,老去湖畔挂冠。
坐观水中天,包容万物映现。
近处树木与远处山峦,倒映湖面,景色无限。
急流瀑布从闸口泻下,群山间的飞瀑如千座屏障。
沙洲上的鸥鹭聚集,水面龟鱼悠游。
它们似乎认出了旧主人,有意前来亲近。
正值初夏,雨后天晴,风儿吹拂。
阳光烘烤着微云,水面泛起细浪。
直到夕阳西下,慢慢划动小舟。
恍惚间感觉身体轻盈,如在仙境。
我虽病而不饮酒,却因美景而倾家酿。
酒醉后兴致盎然,胸怀更加舒展。
我本寒门书生,百般才艺皆无出众。
晚年有了田地和园林,已超出期望。
如今更能享受这片湖景,深感过分之恩。
这难道是人力所致?恐怕是天赐的恩惠。
只是我资质愚钝,年老体衰多俗态。
衣襟沾满尘埃,照镜子时不禁感慨。
应当洗净心灵,展现真实的自我。
心性喜好清静,让他人惊讶我的官场境况。

注释

浩渺:形容湖面广阔。
清旷:形容湖面清新开阔。
灌溉:滋润灌溉。
欠:短缺。
长:过多。
万红妆:众多的红莲。
复陈:再次排列。
天香:自然的香气。
丹青:绘画。
劳力:体力劳动。
劳心:脑力劳动。
婴:遭受。
挂冠:辞官。
昆阆:仙境。
倾家酿:倾尽所有酿制美酒。
怀抱:心情,胸怀。
寒儒:贫穷的读书人。
踰分量:超过应有的份额。
天所贶:上天的恩赐。
顽钝姿:愚钝的资质。
尘痕:尘土痕迹。
揽镜:照镜子。
本来相:真实的自我。
官况:官场状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小西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即以浩渺的湖光、清旷的气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的画面。湖水不枯不溢,灌溉万顷,无论干旱或久雨,都能保持其自然之态,这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赞美。十里荷花、密集相傍,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仙境图画。

风细月明时,天香飘荡,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的心如死灰,对万事都已忘怀,只留下对湖光的眷恋。日日绕岸行,踏破屐几緉,不是简单的行动,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寻找。

无以寄幽怀,诛茅聊小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开窗面湖光,纳此无尽藏,则是他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珍惜。这段落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以及对自身精神追求的不懈努力。

冀得日临赋,少效陶元亮,用以偿素心,是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庶不孤雅尚,则是他对于个人的审美和文化追求的一种坚持。每自谓生前,足可供酬唱,是对自己一生的文学成就的一种肯定。

偶未脱世缘,一出成牵强,是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无奈之情。而红尘四十年,白发三千丈,则是他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生命历程的一种感慨。劳力复劳心,时时婴拙恙,是对生活艰辛和精神疲惫的一种描绘。

梦寝到湖边,恨无缩地杖,是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一种无奈。而迨今始归休,挂冠老湖上,则是他对于退隐生活的一种向往。这段落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渴望,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一种追求。

坐看水中天,依然涵万象,是诗人的审美体验和哲学思考。近树与远山,倒引还弥望,则是他对于自然之美的一种深刻领悟。惊湍泻两闸,飞瀑来千嶂,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生动描绘。

沙头鸥鹭集,水面龟鱼漾,是诗人对于生命和谐的赞美。似认旧主人,有意来相向,则是他对于自然之中生命活动的一种感悟。这段落中的夏初景象,以及雨霁天风飏等描写,更增添了一种生动和温馨。

日影烘微云,水纹生细浪,是对光与水的交互作用的一种美学体验。徘徊至夕阳,迤逦扁舟放,则是诗人对于晚年的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和享受。恍觉此身轻,有如在昆阆,是他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解脱的一种追求。

我病虽不饮,亦为倾家酿,是对酒的态度,以及对家庭责任的一种承担。酒酣逸兴来,怀抱益舒畅,则是诗人在享受自然美景中,对生活的一种满足和喜悦。

嗟我本寒儒,百种无一样,是诗人对于自身的定位,以及对个性和差异性的肯定。晚有田与园,所得已过当,是他对于晚年生活的一种满足和感激。

今更享此湖,重惭踰分量,是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珍惜,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的一种反思。是岂人之力,无乃天所贶,则是他对于命运和自然赋予的一种思考。

惟是顽钝姿,年衰多俗状,是诗人对于自身形象以及年龄增长带来的世态变化的一种感慨。尘痕满衣襟,揽镜空感怆,则是他对于岁月流逝和个人形象变化的一种哀叹。

要当尽洗濯,见我本来相,是诗人对于自身真实面貌的追求,以及对精神内在美好的肯定。心迹喜双清,从人诧官况,则是他对于内心世界的净化,以及对个人命运的一种超脱和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小西湖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个性、精神追求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是一篇融合了审美体验、哲学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杰作。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登遐观亭

城上辟新亭,似若规模小。

谁知此亭中,景胜冠江表。

湖山既回旋,烟云仍缥缈。

万象森目前,不数花与草。

公馀乘兴来,聊以散怀抱。

四时风物新,一一发天巧。

芳春柳色连,长夏荷花绕。

月明固已佳,雪积还更好。

凭栏认归舟,策杖送飞鸟。

适意岂在大,容膝自足了。

第我思故山,上章方告老。

指日是行人,颇恨来不早。

形式: 古风

答客难

我治湖上园,占断山水窟。

幽事日相关,颇觉无暇逸。

有客来相过,云欲救我失。

谓我虽爱閒,未得居閒术。

众人役利名,公独役景物。

固与众人殊,未免俱汩没。

孰若淡无营,燕坐一虚室。

百念尽消除,百事付真率。

物来则应之,岂可自撄拂。

客言非不忠,我意客未悉。

万物仗境生,百果因花实。

我闻洛阳城,名园浑比迹。

至如司马公,朴素世莫及。

有园号独乐,晚岁亦加葺。

人心固不同,岂能尽如一。

顾我病且衰,行年将七十。

光景去不留,馀龄那可必。

要当且逍遥,乐此桑榆日。

宁如土木偶,终朝长兀兀。

况有佳山水,兹焉久蟠郁。

地灵尽发露,一旦为我出。

若不一领略,无乃太拘执。

何妨几席间,时与相顾揖。

择胜把酒杯,搜奇入诗笔。

犹恨景物多,未能尽收拾。

他人视若忙,我心常自佚。

人无所用心,先圣每忿疾。

既不学群儿,诧仙仍佞佛。

不有博奕乎,为之犹胜弗。

客既闻斯言,语塞几若讷。

因为客书之,聊以志彷佛。

会须画成图,继取王摩诘。

形式: 古风

谢王秘书送桂花

病中恨不见花开,赖有仙郎折送来。

一笑相看如有得,呼儿草草具樽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释奠于学和刘判官韵

忆昔未冠随亲庭,采芹曾挹泮水清。

仰高先圣空有志,逮壮才能脱白丁。

三釜及亲虽可喜,抗尘不复论书史。

旧游恍若一梦中,十载何期两来此。

惭无善政及邦人,况负平生道德心。

再瞻庙像直汗下,正恐不为神所歆。

朝来俎豆敬通灵,幸赖贤僚赞礼成。

更勤佳句愧盛意,敢与前贤齐令名。

词场自顾非元帅,白发星星徒满戴。

尚期君与振斯文,休嗟莲幕淹三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