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松径上登攀,深行烟霭间。
合流厨下水,对耸殿前山。
润壁鸟音迥,泉源僧步闲。
更怜飞一锡,天外与云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寺庙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诗人张祜以其独到的艺术感知,将南陵隐静寺的宁静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松径上登攀,深行烟霭间。”开篇即以“松”和“烟霭”营造出一股清幽之气。诗人步履在松林的小径上升高,每一步都似乎是在穿越那朦胧的云雾中前进,这种描写既映射了寺庙所处的环境,也隐喻着心灵向往更高远境界的追求。
“合流厨下水,对耸殿前山。”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寺内的生活场景。水是生命之源,在这里,它不仅滋养了寺里的日常起居,还成了与自然对话的一部分。而“殿前山”则显得庄严而雄伟,与流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寺庙所处的壮丽。
“润壁鸟音迥,泉源僧步闲。”诗人继续描绘寺里的宁静生活。墙壁因细雨而湿润,鸟鸣声远远传来,营造出一种和谐之美。而“泉源”与“僧步”的并列,则是对僧侣们在泉水边悠闲行走的描写,这里的“闲”字充满了禅意,彰显了寺庙中人们的心境。
最后,“更怜飞一锡,天外与云还。”诗人不禁对那些修行者心生怜悯。他们仿佛是能够超脱尘世,与天上的云彩相随的仙侣。这里的“锡”指的是僧人的剃发之锡,而“更怜”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追求精神自由者的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一幅清净而又充满禅意的山水画卷。
不详
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浮图经近郭,长日羡僧闲。
竹径深开院,松门远对山。
重廊标板榜,高殿锁金环。
更问寻雷室,西行咫尺间。
故人营此地,台馆尚依依。
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
旧阴杨叶在,残雨槿花稀。
无复南亭赏,高檐红烛辉。
千重构横险,高步出尘埃。
日月光先见,江山势尽来。
冷云归水石,清露滴楼台。
况是东溟上,平生意一开。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