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漫言

板屋黄茅烂,栖禅已十春。

更无孤鹤伴,且免众狙嗔。

天地宁私我,溪山不假人。

四分僧律在,吾自率吾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板屋黄茅烂”以简朴的描述勾勒出居住环境的自然与原始,暗示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接着,“栖禅已十春”点明时间的流逝与诗人在此修行、静思的长久岁月。

“更无孤鹤伴,且免众狙嗔”两句,通过对比孤鹤与群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同时也暗示了与世隔绝的山居生活可能带来的寂寞与挑战。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感到困扰,而是选择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天地宁私我,溪山不假人”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的敬畏与理解,认为天地无私,溪山之美无需借助他人欣赏,强调了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最后,“四分僧律在,吾自率吾真”表明诗人坚守佛教戒律的同时,也强调了自我真实性的追求。这不仅是对宗教信仰的实践,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表达,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与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独特体验与深刻感悟,既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

智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方寺迟同游不至

湖光斜绕寺,松影曲藏关。

帆过烟中树,僧归雨外山。

井梧秋更老,桥藓晚逾斑。

目极天涯近,扁舟不易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荪谷

曲磴馀苍藓,危梁度碧云。

山深溪屡合,树密径斜分。

佛火寒犹见,僧钟昼不闻。

空留争席处,野老自为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将归简三如学公

晓起春寒甚,思君岩上庐。

当门雪几许,倚杖兴何如。

不日理归棹,无人传别书。

临行重相忆,先此寄双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秋日元微邀集水亭同凡上人分得怜字

叶落欲埋径,萍开为进船。

想悬孤锡处,犹是小亭边。

池水幽相映,芙蓉绝可怜。

晤言须竟日,重至恐经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