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洪谷瑞模临皋亭四画

退笔残煤作冢池,庶几极力更前追。

寻源巴峡涛泷派,得骨柯山铁树枝。

京口风云随叱咤,渭川霆电扫端攲。

刻舟事往何嗟及,拙目高心付黠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废弃的毛笔和残墨堆积成池,希望能借此努力再向前追赶。
探索源头,追踪到巴峡的江涛与柯山的铁树之根。
在京口,风云因我的喝令而翻腾,渭川之地雷电如扫荡倾斜之势。
刻舟求剑的故事已成往事,又能如何叹息,我愚钝的目光和高远的心志只能交付给狡黠和痴傻。

注释

退笔:废弃的毛笔。
残煤:残余的墨迹。
冢池:堆积如坟的墨池。
庶几:或许,希望。
极力:尽力。
寻源:探寻源头。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
涛泷:江涛。
派:源头。
柯山:地名,可能指有铁树的地方。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风云:比喻权势或气势。
叱咤:大声呵斥,形容威力。
渭川:古代地名,今陕西渭河地区。
霆电:雷霆闪电。
刻舟:刻舟求剑的典故。
事往:过去的事情。
何嗟及:有何用,感叹无济于事。
拙目:愚钝的目光。
高心:高远的心志。
黠痴:狡黠和痴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的《次韵洪谷瑞模临皋亭四画》,通过对退笔成冢和书法创作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首句“退笔残煤作冢池”形象地刻画了书法家勤勉练字,废笔如山的场景;“庶几极力更前追”表达了作者力求超越前人的决心。

接下来,“寻源巴峡涛泷派,得骨柯山铁树枝”两句,将书法的源头追溯到长江三峡的激流和柯山铁枝般的坚韧,寓言了书法的力度与风格。诗人以自然景象比喻书法的气势和韵味。

“京口风云随叱咤,渭川霆电扫端攲”进一步描绘了书法的豪放与力量,如同京口的风云和渭川的雷霆,一挥而就,纠正了歪斜的姿态。这里运用了壮阔的自然意象来象征书法的力度和影响力。

最后,“刻舟事往何嗟及,拙目高心付黠痴”以刻舟求剑的故事,寓意过去的时光无法追回,只能珍惜当下,用拙朴的目光和高尚的心灵去追求书法的真谛,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些自以为聪明实则不明事理的人的嘲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书法艺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323)

苏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晁以道见赠二首(其一)

骨髓缄藏万古谋,畔牢愁思不禁秋。

常怜屈宋鸣中古,不遇丘轲放一头。

文赋东坡推典丽,简书西路失归休。

看公议论方游夏,岂数苏州与柳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汲东坡所浚井一首

帅贰英英驻节旄,继唐流泽便滔滔。

源深东绝三桥市,涨缩西湖二寸篙。

沟驶甃坚无旱潦,瓶翻筒漏饮豚羔。

私家诵佛千畦稻,官帑收功万斛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观兵

错捐金带子舆台,李典张辽安在哉。

济溺我应知大略,摧锋人自得高才。

伍符勤选加搜练,戎阃徐图妙鉴裁。

引领山西十万骑,中原失御实堪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访鹿田二首(其二)

夕阳红晒稊生粉,晓露凝清栗脱蓬。

乐岁人并厖彘饱,高城地隔马牛风。

禽鼯天籁互鸣啭,林薄山屏竞蔚蓊。

采杞撷芎薪水暇,吾从庞老兴何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